第一百七十七章 赵氏克星(2 / 2)

代州前线的消息传到京东路,引发了正乾皇帝的雷霆震怒,徐泽对宋军才签约就背信弃义,悍然攻击按协议搜寻本国百姓的同军的行为极为愤慨。

其人当即喊来随驾的赵宋皇太子,要求赵桓以赵宋储君的身份,就此事向教主道君皇帝写一道奏章,询问赵佶究竟是什么意思!

正如徐泽所说,赵桓确实“投了一个好胎”,生而富贵,只要不作死不出事,迟早能继承大宋王朝的皇位。

但这种出身也注定了赵桓的悲剧,因为赵佶冷落并致其生母王皇后早逝,给其人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

缺少父爱和母爱的赵桓长大后变得非常叛逆,经常跟自己的父皇对着干,试图以此刷新自己的存在感,以引得父皇更多的关注,获得一点可怜的父爱。

教主道君皇帝如此雅人,自不会喜欢叛逆且不“类己”的皇长子,又有文采为人远胜长子的皇三子赵楷对比,曾数次颇生出废立之意。

善于捕捉上意的杨戬、王黼等人更是屡进谗言,并积极为皇三子摇旗呐喊。

若不是耿南仲、梁师成、李邦彦等人为之拆招,赵佶也还有些顾虑,赵桓的太子之位说不定早就动了。

长期生活在如此环境中,赵桓逐渐养成了忧郁又善变的性子,眼界也越来越窄,生活的一切都离不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直到徐泽兵临开封,逼得赵宋朝廷乞和,赵桓被自己的父皇亲手送入火坑,才真正见识到世界真实的面目。

徐泽无疑是赵氏克星,所有见过其人的赵氏子孙,皆在心中留下了极大阴影。

赵桓是真的害怕徐泽,却又不得不面对。

因为,他必须跟着正乾皇帝学习“治国理政”之道。

徐泽一言九鼎,说教导赵桓“治国理政”,就真的教授其人,不仅会教,而且还教得极其认真。

如同当初带赵楷一样,徐泽带赵桓也非常用心,惩处贪官、慰问黎民都不避赵桓。

偏偏这些最朴实的教学内容,都超越了赵桓过去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极难被其理解,就算理解了,也做不到。

面对英明神武的徐泽,赵桓便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其人只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白在皇家活了二十多年,完全不懂治国。

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国”。

赵桓甚至怀疑自己的老子教主道君皇帝也是门外汉,赵氏就不配拥有这万里江山。

如此,仅仅旬日时间过去,赵桓便在反复地纠结与自我否定中,变得越发不自信,越发畏畏缩缩,以至于徐泽说干啥就干啥,不敢有半点怨怼之心。

其人得到正乾皇帝的旨意,就立即苦思冥想,连饭都没吃,花了一整天时间,写就了一道奏章。

相较于其弟赵楷来说,性格忧郁的赵桓情感更加丰富,在这份奏章中就可见一斑,但其人的文采却逊色了不少,让徐泽颇为惋惜。

文采不够,流传度就会有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