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篇战地日记(下)(2 / 2)

斩倭寇!大刀起!

兄弟身死山河在!

奈何桥头立军旗!”

坦白说,赵旅长的文采比我所见过的许多大家要差不少,他们的锦绣文章花团锦簇令人心驰神往,但我却敢肯定,从未有过这样一首诗,直击我的心扉。

那写的是别离,是誓言,更是一种灿烂精神。

“敬礼!”

“唰!”所有人,面对“白色军阵”抬起了右手。

这,应该就是他们的将军,他们的战友,用他们最隆重的方式,向他们告别吧!

只是,面对将军的告别,那些静静躺在那里的人们,不能还礼了。

整个画面凝固了差不多近三十秒,随着赵旅长转身,他身后的官兵队列转身。

直到此时,那名同样转身的年轻士兵,才忍不住泪洒当场。

或许,他不想让已经离去的战友看见他的悲伤,或许,他知道,此时一别,便是一生。其中的真正的缘由,或许只有他自己清楚。

但我,却明白,他们不是离开,所谓战友,不过是他倒下了,而他们,却要沿着战友倒下的方向继续前行。

因为,他们的旅长,带着他们大踏步的向着主战场的方向。

写下这篇文字,明毓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单纯的希望,全国民众在看到捷报的时候,能够知道这些可爱的士兵们的牺牲。

在本文的最后,我也想东施效颦学一学赵旅长,送一首不算诗的诗文给我心目中最可爱的那群人:

说星星很亮的人,那是你没看过中华军人的眼睛!

明毓!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

老者念完报纸上“战地日记”最后一句话后,先是掩面而泣,继而大放悲声。

周围的民夫们却是一片沉寂,直到好半响后,才有人小心翼翼地问:

“程夫子,您哭如此伤心做甚?”

“我家三小子,就在29军啊!”老者哽咽回答。

“幸好!幸好!您老还有两个儿子在身边。”有人笨拙的安慰。

“那还有儿子哦!我三个儿啊!全在29军。”老者的泪水糊满了整个脸庞。

民夫们瞬间安静了,看向这个哭成泪人的老人,满是怜悯又是饱含仰慕的复杂。

大战来临,一家三儿全部上了战场,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又是怎样的煎熬?

“程老爷,我老朱没别的,就是有把子力气,以后你家的活儿,老子干了,不收钱!”

“算我一个!”

“加上我!”

“你们都帮着干活了,那老子干啥子?算球,29军的兵能死,老子就不敢死吗?”一个年约三十许的汉子朗声丢下一句,就转身离开。

“老钱,你去哪儿?”

“老子去报名参军了,兄弟们,日后江湖再见!”汉子远远丢下一句话,就消失在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