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 / 2)

玄奇却被孝公的诚恳感动了,摇着老人胳膊道:“大父说吧,你不是早有谋划么?”

老人缓缓捋着长长的白须,“秦国之事,我思谋日久,时至今日,机缘到矣。兴国之道,以人为本,列国皆然。秦国要强大,就要找到这个扭转乾坤的大才。”

“然则世无英才,却到何处寻觅?”

“国君莫要一言抹煞。方今战国争雄,名士辈出,前浪未退,后浪已涌,风尘朝野,多有雄奇。就看求之是否得法?”

“渠梁派遣多人遍访秦国山野城池,何以大才深藏不遇?”

老人爽朗大笑,“治国求贤,何限本国?自古以来王天下者,哪个不是放眼天下搜求人才?穆公称霸的一批重臣,先祖百里奚是楚国奴隶,治民能臣蹇叔是宋国庶人,大将丕豹是晋国樵夫,理财名臣公孙支是燕国小吏,大军师由余更是金发碧眼的胡人。此五人皆非老秦人,穆公却委以重任而成霸业。孔丘为此赞叹不已,‘穆公之胸怀,霸主小矣,当王天下’!由此观之,治秦者未必秦人也,自缚手脚,岂能远行?”

孝公本是思虑深锐之人,一经点拨,不禁豁然开朗,“前辈是说,向列国求贤?”

“然也,向山东各国搜罗人才。”老人击掌呼应。

孝公不禁兴奋地对景监道:“景监,回国府即刻拟定一道求贤令,向列国广为散发,大国小国,一个不漏!”景监兴奋应道:“是,即刻就办。”

百里老人微笑着:“我将带公求贤令一道,去山东为秦国谋一大才。”

玄奇急切道:“大父,谁呀?”

老人却神秘一笑:“谁呀?我也不知。”玄奇向爷爷做了一个鬼脸,众人不禁笑了起来。

看看暮色将至,秦孝公站起来吩咐抬进礼盒。百里老人却是正色摆手道:“我观国君非是俗人,秦国目下正在艰难处,此等物事当用于可用之处,老夫岂能受国难之礼?”说得孝公无言以对,只有深深一躬,“大恩不言谢,嬴渠梁当对百里氏永志不忘。天色已晚,渠梁告辞,明日便将求贤令送来。”

百里老人送孝公一行到院中,寒风卷着雪末打来,孝公坚执不让老人送行。老人便殷殷道别,嘱咐玄奇代为送行。

直走到门口,玄奇都没有说一句话。孝公已经踏出了门槛,却又象钉在那里一样默默沉思,猛然回身对玄奇拱手道:“小妹,我观你游历多于居家,谋面颇难。嬴渠梁欲送小妹一物,以做思念,不知小妹肯接纳否?”

刹那之间,玄奇明亮的目光直视孝公,孝公真挚的目光坦然相对。两双对视的目光在询问,在回答,在碰撞,在融和,在寒冷的冬日暮色中化成了熊熊的火焰。

良久,玄奇默默的伸出双手,脸上飞出一片红晕。孝公从怀中取出一支六寸长的铜鞘短剑,双手捧到玄奇的掌中。短短剑身带着孝公身上的温热,玄奇双手不禁一抖,眼中闪出晶莹的泪光。

孝公专注的看了玄奇一眼,转身大步而去。走得几步,玄奇却默默的赶了上来。孝公回头,玄奇从腰间解下自己所佩的一尺剑,双手捧到孝公面前,双眼中射出炽热明亮的光芒。孝公缓慢艰难的平伸双手,紧紧抿着的嘴唇簌簌抖动,双眼坚定的融会着玄奇的目光。玄奇将短剑缓缓捧到孝公掌中,却是双眼朦胧脸颊一片绯红。

夜色降临,寒风料峭,雪光映衬出两个久久伫立的身影。

“不移,不易,不离,不弃。”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浑厚的誓言与深情的吟诵,在洁白的天地间抖动着燃烧着。

秦风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微微发颤,他想到了自己前世所倾慕的一位女子,然而这么久的时间过去,再加上他已经是战国之人,那股感情也是渐渐淡了。但这一个感动天人的一幕却又将这火苗唤醒。

“不知何时,我也能得遇这样一名奇女子!”秦风心中感慨。

随即与景监一同,回到了政事堂。

“求贤令,求贤令。”秦风心中默念。

“不知卫鞅能否收到这求贤令,然后来到秦国,为我秦国扭转乾坤啊!”秦风心中暗叹。他自知以他的能力,是无法代替卫鞅来中兴秦国的,所以得到卫鞅势在必得。然而卫鞅此时正在魏国安邑为公叔痤守灵,甚至还要好几年。这样一来不接触外界,却如何得知秦国的求贤令?

“实在不行,我再去一趟魏国。”秦风思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