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定海之战(2 / 2)

最终,1842年1月,五千唐人火器营以南洋镇的名义,在总兵古六的率领下,在广州登陆,并得到命令,经陆路前往浙江。

1842年1月21日,奕经一行抵达嘉兴,与文蔚等筹划反攻事宜。奕经、文蔚等商定,待各省援兵到齐,即克期进剿,随后,奕经等移驻浙江省城杭州。

3月初,各省援兵到齐,共计一万六千余人,另有水勇、乡勇二万余人,陆续开赴浙东前线。奕经等认为兵力已厚,决定“明攻暗袭,同时并举”,大举反攻宁波、镇海和定海。

3月10日,清军又搞出个幺蛾子——奕经率大军,定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时以生肖属虎的宁夏镇总兵段永福为指挥官,以五虎灭羊(洋)之计,分宁波、镇海、定海三路反攻英军。

宁波方向,四川大金川土司千总阿木穰率领的百余名虎皮装束藏兵负为先锋,攻打西门,攻入城内后与英军巷战,僵持不下,英军调来大炮还击,清军溃败,首批攻入城内的阿木穰殉国,另藏兵一百余人战死。

宁波南门,“守备徐宦最为猛烈,挺矛先进,奈后援伤亡渐多,夷兵登岸要截后路”。游击黄泰、守备魏启明、把总顾得静、外委王保元、蒋维述等殉国。

镇海方向,清军多次进攻英军失败,至3月15日,英军从宁波出动近一千二百人,分乘三艘战船和舢板数十只,自宁波逆江而上反扑。

清军浙江金华协副将朱贵父子率五百清军陷入苦战,此路清军总指挥刘天保因旧怨见死不救,战斗中,朱贵父子三人、藏军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瓦寺土司土舍索文茂等均力战殉国,全军尽灭。

定海方向,由南洋镇出兵一千,配合此前殉国的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之子郑歇臣,夜袭定海。考虑到这是首战,一定要有模范作用,古六决定亲自带兵出阵。

不过,由于风潮不顺,迟迟未能成行,这场袭击最后延期至4月14日白天才实施。

因为耽搁太久,进攻消息早已走漏,英军准备非常充分,这场仗原本是会让清军全面溃败的。不过一开战,已经习惯了清军一触即溃的英国人就吃了南洋镇火炮的大亏,他们完全没想到到清军中会有火力不逊于他们,且更为灵活的野战炮存在。

英军的火炮虽然火力还行,但身体沉重,覆盖范围有限,所以需要多个炮台配合。即使如此,一旦开战优缺点都摆在那里。接受过莱茵华裔军官训练的南洋镇军,不像清军那样因为火力不足只能靠人命填,他们一上阵就判断出英军火炮的死角,把二十门克虏伯C32III野战炮,拖到英军火炮死角的高地上,分作几个火力点,猛轰定海附近的几座炮台。

定海炮台的城墙也就对付土炮有点用,面对英国的攻城炮和南洋镇的野战炮都跟豆腐渣似的,半个小时后其中一个炮台就被打熄火,一个炮兵连死伤惨重。。

英军大惊失色,他们本来还等着清军冒着炮火来夺炮台,谁知道直接用火炮给炸飞了。英军指挥官通过望远镜发现了那支火力强劲的清军。外观上看,和其他清军没什么区别,就是有些看起来质量很好的中小型火炮。

放下望远镜,英军指挥官命令五百英军出城打掉这支特别的清军。

南洋镇毕竟是新军,士兵们都缺乏实战经验,火炮对攻时,就已经有些脚软。全靠站位好,没什么伤亡,阵地才巩固住。英军一旦出城,要跟南洋镇枪战,南洋镇的虚弱就显现了出来——很多人吓得连操典规范都忘了,状况频出,不仅步枪火力起不来,连火炮都哑火了好几门。

大英帝国的军队不是吹出来的,那是从美洲打到亚洲打出来的。面对清军的火炮,英军部队毫无惧色,一步步逼近南洋镇的阵地,火力还压制住了南洋镇。

古六焦虑万分,他把手下的亲信派出去压阵,怯战者立斩,又把后备部队派上去,换掉吓傻的、受伤的士兵,状况略微有些好转。

这时候一幕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清军总指挥郑歇臣看英国人就要攻到阵前,而南洋镇看起来也不顶用,居然带着自己的部队逃跑了,一下子把南洋镇的侧翼和后方亮给了英军。

古六见过临阵脱逃的士兵,但完全想不到朝廷的官儿会全军开溜,他立即陷入了被包围的窘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