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章 有没有那封信(2 / 2)

红尘斋姑娘 吴极限 0 字 2020-08-27

丁山:“刚解放不久,五零年还是五一年?广东来的信,本来该我送到你们村上的,我那天太忙了,你们村就只有你那一封信,正好在街上遇到汪元贞,我们是亲戚,我让她给你带去,我们在街上说话时差点让一辆受惊的马车撞上。”

“广东来的信?”王惠贞惊讶地问,“我怎么从没收到?再说,我也没有认识的人在广东。”

“哦,那可能是我记错了,二十多年了,时间一长,谁都可能记错,我也上了些年纪,记性不好了。”丁山说罢收拾好东西,骑上自行车走了。

在陪着董怡回去的路上,王惠贞一直在回忆,当年确实没有收到过从广东寄来的信,再说,这邮递员说那信是托汪元贞带的,在她印象中,汪元贞从没带过信给她,如果有,她一定记得,因为从解放前到这些年她跟汪元贞的关系说不上差也说不上好,当时要是汪元贞送过这样一封信,她一定记得的。

也许真是时间长了,记不清了,回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她收到的所有信件都没扔,都放在一个箱子里,这是她的习惯,她觉得那些信件就是时间,就是历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绝大部分是云贤在昆明念书时写的,有几封是他刚到美国念书是从那边寄来的,解放后就没他的信了,还有一些是林中飞写的,还有肖燕的,林强寄的。

她搜肠刮肚也没想起收到过从广东来的信,她家从没有亲戚或熟人在广东,怎么会有人从那儿给出她寄信呢?一定是那个叫丁山的邮递员记错了。

这天晚上,王惠贞翻看了箱里所有留着的信件,没找到一封从广东来的信,她想,这一定是邮递员记错了。

可又转念一想,让汪元贞带信这事应该没记错吧?以后要是遇到汪元贞问问她,自从汪元贞嫁到十多里外的那个村后,还真难得碰上她,只听说她过得还不错,有了三儿三女,最小的都已经十多岁了。

这日子,这岁月真是好混啊!一晃就老了。

从汪元贞联想到自己,她无不感慨,自己都已经五十六岁了,从十六岁当斋姑娘,已经过了四十年,四十年啊,如今云忠的孩子们已经全部成了家,大侄子礼正都已经有五个孩子了,原来是一群孩子叫自己“大孃”,现在是一群孩子叫自己“姑老爷”,年近花甲的早已是“爷爷”辈的人了。

王惠贞正在自己屋中独自慨叹时,突然听见楼下几个孩子在大声哭叫,好象在争抢什么东西,难道没大人?

王惠贞赶紧下楼去一看,可不是嘛,是礼正家的老二、老三两个男孩正在争抢同一个煮熟的鸡蛋,王惠贞正要过去调解,他们的妈白云桃从外面进来,剥了鸡蛋,菜刀一切,很快分平了鸡蛋,五个孩子每人都有份。

王惠贞带着责备的口气问白云桃:“五个孩子,只煮了一个鸡蛋,哪有不争抢的?你怎么不多煮两个?”

“我的大孃唉,你是不当家不知道盐米贵啊,我还想多煮几个一人一个呢,可这鸡蛋能随便吃吗,得卖钱呢。”白云桃说。

王惠贞笑了,这白云桃嫁进王家前,云忠几乎不管事,家里的钱虽然是杨淑芬掌管着,可只要大到做衣服买鞋这一级别的花销,杨淑芬都要征求王惠贞的意见,实际上是杨淑芬她们两人在当家。

云忠去世后不久,王惠贞就跟杨淑芬商量,让白云桃来当当家管财,一来让这儿媳觉得王家真没把她当外人,二来免得让外人说两个地主婆还敢当贫下中农的家,三来两人确实老了,不当家落个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