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反衬(2 / 2)

大概袁冬初名声挺响亮,家世最差的她,还被众人礼让着,做了个较好的位置。</p>

其实吧,县城深闺中的小姐,相比通州和津州那样的大城,内院规矩还要更多一些。</p>

这些年轻女子最早听说袁冬初在诚运做事时,还有些瞧不上。</p>

但随着诚运的名气越来越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少奶奶小姐们见识了诚运的代购名录,能从上面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她们再看袁冬初时,内心便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从初时看不起女孩子抛头露面,变成了现在的各种羡慕。</p>

如今终于见到了真人,各种话题、各种问题就都来了。</p>

有问外面的世界如何繁华的;</p>

有问各地都有什么女孩子感兴趣的风物特产;</p>

也有问通州到底有多大多繁荣、津州的权贵是不是仅次于京城的;</p>

更有问,诚运的投递小子是不是真的都能认字?还问不经过先生教导,他们是怎么学会的?</p>

曹嘉卉已经殷勤地给袁冬初捧上新沏的茶,方便她讲述时润润喉咙。</p>

…………</p>

连巧珍留在延浦镇家里过年其实很不得已,她平日里不爱在家呆着。因为家里时不时的便会有人来串门儿,或者过来榨油。</p>

虽然点心铺子比油坊赚钱,但老年人嘛,总是想的多一点,总觉得这个油坊养活了连家好几代人,是连家的根本,不能丢了。</p>

所以,现在这个榨油作坊还在做,不过只有她娘一人支应着,接不了很多生意。</p>

家里人来人往的,哪个来了都要和她搭讪几句,出口的当然都是好话。</p>

但这些人的神色间暗藏的探寻,又怎能瞒过已经活了一辈子的连巧珍。</p>

所以她是真心不愿意在娘家呆着。</p>

如今过年,食肆停业,家里就跟走马灯一样,串亲戚串门儿的人,时不时就会来上一个或几个,搞得连巧珍不胜其烦。</p>

初五这日,趁着串门的人还没来,连巧珍穿着厚实的棉衣,还围了个斗篷,和她娘打个招呼,便带着半悦和刘婆婆出来,打算寻个人少的地方转一转,透一透气。</p>

想好的地方还没到达,就窝了一肚子火。</p>

尤其看到车窗处露出的周彩兰那张脸,连巧珍就更生气了。</p>

这个一年前还瘦巴巴,处处透着寒碜的女人,如今居然有了点前世侯夫人的影子。</p>

再看秦家三辆马车行驶的方向,明显就是去易水县的。</p>

不用问,一定是易水县知县设宴,邀请了秦睿一家。</p>

这个认知让连巧珍差点咬碎了牙。</p>

想当年,整个延浦镇能有这种待遇的,只有她连巧珍。秦向儒能去知县府上,也是因为他是连氏的丈夫,沾光而已。</p>

如今,秦家一家子都去知县府上做客了,而她却成了那个没资格赴宴的人。</p>

马车走远,连巧珍阴沉着脸回神四望,周围远远近近还真有几个人,齐齐用异样的目光看她。</p>

她和秦家人同时出现,人们必定会想起三年前,连家长女拒婚秦家长子的事。</p>

她连巧珍站在这里,就是为了衬托秦家的体面和荣光,反衬她自己的落魄吗?</p>

连巧珍脸色更加不好看,揣着满肚子的怨愤,扭头返回家中。</p>

家里虽不时有人造访,但她只需露个面,轻描淡写的应酬两声,便可以回自己房里躲个清净。</p>

不像现在,她躲得开延浦镇这些好事之徒的眼睛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