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三章 眼界(2 / 2)

永不下车 阳电 3288 字 2019-07-13

在浩荡的信息时代,表面上,只要有权限和带宽,仿佛全世界的任何信息都能不费吹灰之力的为己所用,然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终归有限,大脑的记忆和分析能力也不可能无穷无尽,那么对方然而言,事实上从很久之前,他就处于某种信息过量的溢出状态。

存储在互联网络、公司内网与联邦政府专用网络里的数据,他知道,一切都有价值,都有综合分析的必要,却没有能力去做。

现在,托马斯*安生成为了ibm的核心职员,一切进行起来就顺利得多。

西历1484年秋,工作地点依然在夏洛特研发中心,方然率领的基础研发组深入到控制层面,为ibm的全产机核心控制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在不同公司的眼中,“全产机”的概念,必然多少会有些差异,ibm公司在联邦政府的宏大规划中担任双重角色,不仅要设计并制造出“全产机”的某些模块,其自身也在尝试进行apos化,以便在将来内嵌到“全产机”的框架之内。

趋势是明摆着的,一旦“全产机”被制造出来,联邦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将被其取代,只有融合其中的才能生存。

至于到那时,仍然游离在“全产机”体系之外的公司,企业,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这些公司、企业对应的资产,并不是不想融入到“全产机”的体系之中,而是在联邦若干资产巨头的把持下,没有机会参与这一宏大的工程。

继而,方然也完全可以想象,已经显现颓势的联邦金融产业,则会进一步消亡。

金融,通俗的讲就是“钱生钱”,在现代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需要这么一个为其效劳、压榨蒜苗的行业,借助从业者的手,才好把以工资名义施舍出去的货币回笼,进而通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实现资本增殖。

而在1480年代的今天,随着社会逐渐转向了简单再生产,金融行业便迅速衰败。

金融业的萎靡,并不是说资本也随之消亡,控制联邦社会的大资本仍然存在,被一脚踢开的,只是金融行业的中小资本和无数服务者。

今天的联邦,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度,早已不复以往,不能再用滞后的观点去看待。

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之下,机器,持续的取代了人,大量民众因岗位被顶替、甚至消失而失业,在传统的资产主义经济模型中,这是一种十分不利的情形。

随之民众收入的降低,消费能力随之萎缩,经济危机就会如灰犀牛般渐渐接近,继而暴起发难。

和这样的理论分析相对应,联邦的经济数据,在1480年代后也一直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