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七章 结论(2 / 2)

永不下车 阳电 3610 字 2019-10-02

决策,继而行动,不惜代价的巨大投入,终归有所收获。

西历1497年的某一天,用餐时,方然接到nep_791机构发来的报告,呈报的特殊事件节点,让他看后为之一振。

兴奋,当然是有,与此同时也感到深深的紧张。

怎能不紧张呢,毕竟,

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某种程度上,创造出了超越自身的存在。

“强人工智能二号机”,项目代号“混沌”,该系统在持续70小时的运行后,开始向存储器中增添数据,直到今天,上电运行后的第693小时14分45秒,系统提取的刷新数据,显示其推导出的某条结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也就是人类未曾知晓的、崭新的数学知识,是这样吗。

简单浏览报告,方然明白了这想法不一定正确,以nep大区的数学研究机构,并不太可能掌握这世界上的所有数学知识,fscim体系里的数学领域相关知识,也远没有完成100%的定义,所以这断言为时尚早。

不过,基于fscim体系的解析,“强ai二号机”推导出的结论,是nep大区内的数学家们未曾得见,这倒是一个基本确定的事实。

西历1497年3月23日,历史上头一次,人类借助ai“得到”了某定律的证明。

定律的具体形式,身在领域之外,方然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的很透彻,总之是数论中的某个命题,其冷僻程度,并没有形成猜想、并以提出者进行命名,看到结论后,包括nep_705、706等机构里的数学家们,也多少有些意外。

当然,他们中的所有人,并未被告知“这是一份来自ai的证明”。

nep_791研发组的成员中,也有数学专家,因为知道这一份看上去平平无奇、至多“挺有技巧”的证明是来自于谁,而抱有极大的兴趣。

但他们研究之后,并说不出,这条看起来有点意思的性质,究竟是迄今为止无人发现、无人问津呢,还是作为一个没有显明价值的小结论,曾经被数学研究者们发现,并随意的放置在一边,没有格外关注。

这一情形,在旧时代的技术条件下,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新时代则实属寻常。

旧时代的人类文明,凭借发达的通讯手段而联系在一起,数学领域的绝大多数成果,都会迅速传遍整个学术界。

哪怕是那些没多大价值、探索难度低的结论,迟早也会被录入位于联邦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全人类的知识财富被保存下来。

但在第三次盖亚大战爆发后,准确地讲,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间,世界就已事实上被分裂。

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国际交流,也逐渐变得不可能。

故从那之后,一直到今天,nep大区的数学研究者们并无法判断,这结论是否已被人类发现、并证明过,也实属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