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收徒(2 / 2)

方逸急忙起身,将他扶了起来。

“好,我答应你,宁宇快快请起。”

自己还有一本岳家枪法呢,正好可以用来教导李定国,再合适不过。

李定国去除奴籍和拜师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师徒两人都觉得心中一阵轻松。

方逸举起碗筷,示意李定国上桌吃饭

看着面前大口大口吃饭的少年,方逸心中很高兴,也有些感慨。

李定国虽然一生忠义无双,骁勇善战,但却是个悲剧英雄。

历史上,他先是跟随张献忠,被张献忠收养,成为他手下四大义子之一,后来张献忠战死,李定国继续率军抗清,他曾多次击败强大的清军,明朝叛将孔有德就是被李定国所击败,以至不得不自杀身亡。

可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最后却也独木难支,无法挽回大势,事业未成,便中道身死,留下无尽遗憾,南明也随之灭亡。

看着眼前的少年,想起他的生平,方逸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这一世,有我方逸在此,李定国,你的遗憾定然会得到弥补,汉室江山,不会再亡!

片刻之后,众人吃完了饭,恰好这时便听到门子来报,原来是陈子龙一早前来,欲行拜师之礼。

陈子龙对今日的拜师非常重视,他不但准备了丰厚的拜师束脩,他还请来了一位中年人和张岱前来做见证。

这位中年人年约四十余岁,白面长须,举手投足十分威严,自有一番朝廷官员的气度。

据陈子龙介绍,原来这位中年人名叫亓诗教,如今担任都察院都御史一职,方逸当即上前和亓诗教以及张岱两人见礼。

听到亓诗教这个名字,方逸总觉得有些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这人是谁,最终只得作罢。

随即在亓诗教和张岱的见证下,李定国、陈子龙两人双双跪在方逸面前,行三叩首之礼,然后方逸勉励了两人几句,算是师父训话,这拜师之礼就宣告结束了。

眼看拜师结束,亓诗教跟方逸简单聊了两句后,便推说有事,匆匆告辞而去。

张岱对方逸很有好感,亓诗教离去后,张岱上前主动跟方逸聊了很多有关诗词之事,只是方逸连成名诗都是抄的,如何能应对得了张岱的询问?

于是方逸也只得故作高深兼高冷状,时而微微颔首,时而心不在焉地嗯嗯两声,看到方逸这个样子,张岱慢慢也是兴趣大减,最终只得失落地告辞而去。

方逸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此时已近晌午。

方逸吩咐赵宁先去联系龙泉镇的卖主,他打算一会去那里看看,如果合适,便直接出手买下那块地。

那块地面积很大,因为是山沟,那里多是林地,无法用来种田,所以价格并不贵,属于方逸能够承受的范围。

片刻之后,方逸看到从外面涌进来一大批仆人,肩挑手提着大包小裹,进入府中。

“这是?”方逸不解地问道。

陈子龙笑了笑,说道:“徒儿既已拜师,便应该时时刻刻跟在师尊身旁,聆听师尊教诲教导,这些都是徒儿的仆人,徒儿打算搬进府中,和师尊住在一处。”

方逸觉得有些不妥,但他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陈子龙,最后也只得默认了此事。

岳家枪法可以教给李定国,但具体该教授陈子龙什么,方逸一时还没想好。

方逸现在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不多。

古代人对于师徒之间的名分是非常看重的,也一直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师父师父,很多时候,老师的地位跟父亲相比,基本差不太多。

在古代,师父和徒弟的关系非常密切,也有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这样一类的说法。

对陈子龙这样的大才子成为自己徒弟,欣喜之余,方逸也不敢怠慢,于是便亲自带人为陈子龙准备居住之所,还好方府面积很大,房子倒是不缺,花费了一些时间后,方逸便安顿好了陈子龙。

随即方逸便带着陈子龙,李定国两人出门前往龙泉镇办事。

三人一人骑着一匹马,向着城外而去。

话说穿越以来,方逸还是头一次出远门,平时方逸一般都待在府中,或读书,或训练,最多也就到隔壁的信王府去串下门,此次他骑在马上,看着街道两侧的各色店铺,看着身边络绎不绝的路人,心中不禁升起新奇和不敢置信的感觉。

谁能想到几天前,自己还是一个现代的地球人呢。

这个时空的大明,正处于资本主义刚刚开始萌芽的状态,从全世界来讲,大明的繁华和兴旺,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当然,如今的欧罗巴大陆也在迎头赶上,蒙古人征服欧洲后,把从大宋那边得来的种种先进技术也传到了欧洲,火药,指南针等等来自华夏的先进科技使得欧罗巴人受益匪浅。

几百年的消化沉淀后,欧洲科技发展速度很快,某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赶上大明了。

火药促进了枪炮的研究和诞生,指南针则大大提高了欧洲的航海技术。

是以成吉思汗的西征,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客观促进了欧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