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顺其自然(1 / 2)

 堂堂的巡抚大人变得闷闷不乐,正被一旁周师爷看在眼中。

“大人可是为了那方逸而烦恼?”周师爷前问道。

王元雅微微颔首,叹了一口气,“哎,老夫正是为此人烦扰,这个方逸,可不简单啊,大明开国以来,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出任实职,也就他一人了。”

“此人并非科举出身,而是由先帝破格选拔为官,此人圣眷之隆,可见一斑,据说他当初和皇上也是关系莫逆,有这么一个人在老夫手下,老夫也不知道是福是祸,究竟该如何对待他才好。”

按程序来讲,方逸现在还没有和遂平公主成亲,但王元雅消息灵通,他早就通过在京师的同年好友得知,遂平公主对方逸一往情深,两人感情很好,只等三年丁忧之期一到,两人便会如约成亲。

头一次碰到皇亲国戚做官,还是自己手下的官员,王元雅这次可算是老官场碰上了新鲜事,一时也有些踌躇。

“呵呵,属下以为,大人乃是当局者迷,所以才会有此担心。”周师爷摸着胡子笑道,“其实此事很好解决。”

“哦?师爷可有良策教我?”王元雅听了,顿时便眼前一亮,急忙出言询问。

“很简单,对方逸这个人,大人无需理会便是。”周师爷胸有成竹地说道,“任由他折腾便是。”

“无需理会?”王元雅紧皱眉头。

“不错,无需理会,”周师爷侃侃而谈,“大人,此人是个聪明人,要不也不能被先帝御笔亲封为天下第一才子,跟聪明人打交道,其实是最简单的。”

“他若是想要做事,便由他去,这样一个聪明人,也不会闯什么祸;

他若是只想在这里混混名声资历,是混日子来的,县里的事务也乱不了,县知事武超潜是个能吏,大人只需嘱咐他两句,让他多干点活,多分担点,也就是了。”周师爷说道。

王元雅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你是说,老夫对方逸,放手不管,顺其自然就好?”

“正是如此,再说遵化城是军镇,民政这边,也就是商贸尚算可以,其余原本就没多少事,他便是可着劲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浪花来。”

“那万一他在这里惹出事来呢?牵扯到本官,那又如何是好?到时那些清流言官参上老夫一本,说老夫管教不严,那老夫又该如何?”王元雅皱眉问道。

周师爷呵呵一笑,“大人多虑了,方逸两年后便会跟公主成亲,到时他便会自动退出官场,此人身份尊贵而又超然物外,为难方逸,对那些言官们又有什么好处?他们弹劾方逸,只会惹来皇上的恶感。”

“到时皇上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觉得大人对方逸宽厚呢。”

王元雅想了一会,这才连连点头,道:“师爷所言,甚合老夫之意,既如此,待找个机会,你去寻那个县知事武超潜,提点他一番,让他暂时辛苦一些,熬过这两年,日后老夫自会补偿于他。”

“请大人放心,此事交给属下便好。”周师爷急忙答应了下来。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方逸收拾打扮了一番,便衣冠整齐地前去拜访王元雅。

巡抚行署中,望着坐在下首,一脸谦恭之色的新任知县方逸,王元雅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欣赏之色。

原本担心方逸会仗着公主夫婿的身份,横行霸道,大肆敛财;

又或是此人仗着自己第一才子的身份,而持才傲物,目空一切,但如今看来,却是自己多虑了。

面前的这位年轻人,长相极其俊秀,态度却又非常谦恭,言行举止很有分寸,这让王元雅感觉十分受用。

此人彬彬有礼一表人才,难怪遂平公主对其倾心不已,不说别的,仅仅就这副皮囊来说,此人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上上之选。

方逸坐在那里,垂眉低目,静静等待王元雅说话。

王元雅则一时有些出了神,心中升起了几分爱才之心。

站在巡抚大人身后的周师爷,适时地轻咳了一声。

王元雅这才回过神来。

望着方逸,王元雅满面含笑,“久闻方大人天下第一才子之名,今日一见,果然是我大明难得的年轻俊秀,方大人能来我遵化城,实乃遵化百姓之福,也是老夫的福气。”

方逸急忙谦恭说道:“老大人抬爱了,方逸才疏学浅,又是初来乍到,还需老大人多多提点才是。”

“下官还很年轻,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此次前来遵化,也是深感责任重大,唯恐辜负了皇上的重托。”

“哈哈,方大人太谦了,以你之才,做这个知县富富有余。”王元雅抚着胡子,哈哈大笑,心想这位才子知县这么乖觉,这么会做人,看来自己当初的担忧都是很不必要的,此人虽然身份尊贵,但为人处世很有章法,看样子并不会依仗他的身份而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