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麻花辫其人(2 / 2)

陈安早就获悉,隔壁内陆省份有学历有职称的技术人才和没学历没职称的青壮年劳动力一窝蜂似的涌进来,有教师,有工程师,有科研人员,有政府干部,有修路工,有水电工。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量不变,这边够了,那边也就少了。劳动力嗖一下,空缺了,急得隔壁省份的省政府连发几十道文件,限制高级职称调动,限制中级职称调动,最后,连普通初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应届毕业生都限制流动。

户口,粮油关系,档案,那是工作正式调动三大宝。想走,少一个章,缺一个领导的签名,这三宝贝就拿不走,走,没那么容易。

所谓蛇有蛇路,鼠有鼠道。隔壁连夜发文,这边也漏夜指示:凡符合人才标准的人才,我们欢迎您。户口不给迁,没问题,来,我们直接上户口;粮油关系不盖章,没关系,来,我们来计口粮;档案提不出,没关系,来,我们重新建档案。

人才之争白热化的阶段,老板亲自出马,礼贤下士之风盛行。如此局面,其他人早就卷裤腿,撸袖子,扑通一声,下去了。这才离校门几天的社会新手知道货比三家,调查背景,不简单。陈安倒是好奇这麻花辫,不,小吴嘴里的萧玉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还没确定,不过应该快了。堂妹对一家香港投资公司非常感兴趣。可是,那家投资公司用人有特殊要求。我听她说,那家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是香港籍人士,而且都有国外留学学历的背景。

公司对入职者的语言要求很高,不仅是英语听说读写流利,这白话也得流利,还得会写繁体字。人家香港人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明白简体字,所以公司从不找内地员工。”

“工资高的企业不少,干嘛一定要去港资公司呢?”

陈安心里暗想,不成功也好,他还是有些门路为萧玉找一份福利好的工作的。希望工资高,嗯,很好,这姑娘实在。

“不是工资问题。比这家公司工资高的单位也是有的。我这堂妹的想法别人猜是猜不到的。你猜她怎么说?她说,那家公司的行政总监是她这辈子见过的最文雅最有魅力的女人。所谓近朱者赤,她愿意和能成为自己榜样的人一起共事,这样才有成长的价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要选择属于自己的圈子。你看,书呆子气重吧?”

有意思。陈安好奇了:“她从没有来过这里,怎么会讲白话?按内地的教育体制,她也不会繁体,如何实现梦想?”

小吴笑了:“我这堂妹的呆气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陈博士,你们到我宿舍都几次了,没见着她对不对?她呀,去上电脑培训班了。说是里面有个仓颉输入法,就是繁体中文版。你看,她还跑古书店,买了这书。”

小吴从桌上拿起一本书递给陈安。

陈安接过来一看——线装书,金瓶梅!

好吧,笑笑生的大作原来还有如此可爱的用途。这姑娘怪趣得很。海量的繁体版小说,独选此家,有趣,好玩。

“那,白话呢?”

“唉!”小吴大摇其头:“提起此事,才是走火入魔呢。前面街口有一家士多店,本地人开的,老板娘讲得一口鸟语,店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天到晚咿咿呀呀播那粤语残片,也不知到唱的啥。那傻姑娘得空就泡在人家士多店,帮老板娘打个下手,条件就是电视机不能换台,老板娘要同她讲乡下话。这不,不过几天时间,她倒是可以用方言和菜市场的菜贩讨价还价了。我来两年,还没法说一句完整的本地话。”

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女性,就像市政园林部门在公共场所移植的大榕树,不管路砖铺得多密实,不管水泥压挤的缝隙有多狭小,根总会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顽固地延长伸展,直到将一切障碍拱松、拱破、拱碎,直至自己的根在天地之间自由地呼吸、成长。

一旦她立足脚跟,他将很难捕捉到她的眼睛。

陈安知道自己得调整方案,改变思路,他要曲线追人,先斩后奏,在伯父伯母面前造成即成事实,认了他这个女婿,定要让麻花辫无路可走无路可退,乖乖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