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部之行(2 / 2)

大明正统 露尘 0 字 2021-10-19

“不敢,陆大人,下官站着就好。”杨牧云不敢托大,陆裕林陆郎中毕竟是他的直管上司。</p>

他上前几步,将皇上下的圣旨恭恭敬敬的递到陆裕林面前,便躬身退了下去。</p>

陆裕林展开细细看了一番,满脸堆笑的对杨牧云说道:“不知杨大人为何要来我兵部呢?”</p>

“下官在开封参加乡试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我大明的固边策论,皇上见了大为赞赏,便赐下官同进士出身,并委派下官来兵部做一名主事。”杨牧云解释道。</p>

“哦,杨大人还参加过乡试,”陆裕林点点头,随即说道:“杨大人既然来我兵部,本官也不瞒你,我兵部职方清吏司的公务繁多,做事比较清苦,还没什么油水,不知杨大人对此有什么意见?”</p>

“下官奉皇命而来,为的是报效朝廷,大人如有所命,下官任由安置,绝无怨言。”杨牧云拱手说道。</p>

“很好很好,杨大人年轻有为,本官很是欣赏,”陆裕林眼角向后一瞥,“来人呐!”</p>

“大人!”一名书吏从他身后转出来躬身说道。</p>

“带杨大人去他办公的地方,跟黄主事和赵主事他们认识认识,从今天起他们就在一起办理公务了。”陆裕林说道。</p>

“是,”那名书吏来到杨牧云跟前,做了个请的姿势,“杨大人,请”</p>

......</p>

看着杨牧云的身影消失在门外,陆裕林方才长吁了一口气。</p>

“陆大人,”一位身穿从五品青色官袍的官员走了进来,“听说你一直向尚书大人要的主事已经派过来了。”</p>

陆裕林一看,是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谷运铎,松了一口气,“运铎,是你,你方才去哪里了?”</p>

“侍郎大人要去云南参赞军务,我去向他送军图了。”谷运铎说着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碗咕咚一声喝了一大口茶水。</p>

“派是派过来了,可是......”说着连连摇头。</p>

“怎么,对派来的人不满意?”谷运铎看了他一眼,有些奇怪的问道。</p>

“不是不满</p>

意,而是伺候不起呀!”陆裕林愁眉苦脸的说道:“你知道派来我司的人是什么身份么?是一位锦衣卫北司的堂堂正五品千户,跟我的品阶一样,你说,让我怎么安置这位大爷?”</p>

“哦?”谷运铎放下茶碗,坐直了身子说道:“锦衣卫什么时候对我们兵部职方清吏司产生兴趣了?这里可是个清水衙门,可没什么孝敬!”</p>

“这可是皇上亲自任命的,”陆裕林在房中踱了几步,抬头看了一眼谷运铎,“你说,皇上他究竟是什么意思?”</p>

“难道是皇上对我们兵部不放心,派一名锦衣卫来监视咱们?”谷运铎思忖道。</p>

“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监视的,”陆裕林想不出个所以然,遂跺了跺脚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们都小心些办差也就是了。”</p>

那名书吏将杨牧云领至一间很大的公务房中,这里案牍堆积如山,许多书吏在这里进进出出,房中的大堂上是一座巨大的沙盘,沙盘上绘制的是整个大明的万里江山版图,杨牧云停下脚步仔细看了看,上面三川河流城池道路绘制得无一不细,心中不禁暗暗称奇。</p>

房中靠里是用木板隔开的两间板壁房,一间房里是一名年约五旬的老者,另一间房里是一名年约三旬的中年人,他们都头戴双翅纱帽,身穿正六品青色官服,低头提笔忙着在纸上写着什么?</p>

“这位是黄善亭黄主事。”那名书吏一指那名五旬老者。</p>

“......”</p>

“那位是赵炫明赵主事。”那名书吏又一指那名年约三旬的中年人。</p>

“......”</p>

“黄主事,赵主事,”那名书吏抬高了声调向他们介绍道:“这位是新来的杨牧云杨主事。”说着转向杨牧云。</p>

黄善亭抬头一看,见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登时眼皮就耷拉了下来,用一种阴阳怪气的声音说道:“杨主事,真是年轻有为呐!不知你中的是哪一年的恩科呀?”</p>

“牧云惭愧,”杨牧云拱手一礼,“晚辈只参加过乡试,皇上赐我同进士出身。”</p>

赵炫明嗤的一笑,“难怪,杨主事如此年少,来这里真是难为你了,这往来的公文浩如烟海,如胸中文墨不深的话,恐怕看起来都是很费劲的。”</p>

“牧云见识浅陋,”杨牧云听了他二人的嘲讽,也不生气,依然毕恭毕敬的说道:“还请二位前辈多多提携!”</p>

“提携说不上,”黄善亭一挥手,招来身边一位书吏,“去,搬一套桌椅去外间,以作杨主事办公之用。”然后看着杨牧云嘴角一撇,“待会儿上来一些公文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来问老夫和赵主事。”</p>

“多谢两位前辈。”杨牧云向着他们深深一躬。</p>

......</p>

待杨牧云坐定后,就真的感到有些目瞪口呆了,才屁大一会儿工夫,眼前就摞了两堆半人高的公文。他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自打他进入官场以来,做的是锦衣卫侦缉办案的公干,无非是打打杀杀,缉拿查办。坐在公堂上办理如此之多的公文,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虽然自己是读书人出身,可如此之大的审阅量,还是让他感到心中有些发毛。</p>

杨牧云翻阅了一些公文,原来上面写的全是跟军事有关的一些情报信息。例如蒙古的哪个部落移动到了大明边境的哪个位置,云南思机发的党羽涓孟车等复聚夷人作乱,大同参将都指挥使马义和都指挥佥事田忠遣夜不收觇虏,境外猝遇虏被杀败一事......</p>

</p>

杨牧云看了只觉头大如斗,不知这些公文信息要如何处理,便过去问黄主事和赵主事应如何处理。黄赵二人只轻描淡写的对他说道,拣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撰写下来整理好并及时上报即可,但如果遗漏了重要军情以致军事决策失误,是要被判刑律的。说得杨牧云背后凉飕飕的,这么多的公文,光看就能把人累个半死,还要撰写下来并及时上报,真是太难为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