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裂变和洗牌中的护城河(2 / 2)

在这过程中,川腾的发展速度最快。

源川急了眼,开始忙着四处并购、重组,但效果甚微。

在深市,有几家公司,如太弦、蓝华、麦米这几家同行,其技术研发总监几乎都是微华出身。

太弦是凌宝所在台厂裂变出来的一家公司,后来又再次裂变而产生,其挖到一个微华出身的研发人员后,现在年销售额有1亿多,和源川在通用领域竞争得有些厉害。

蓝华的创始人本身就是微华出来的工程师,在学川腾走专机路线,但一直不怎么成功。即便如此,其销售额也有1亿多。

麦米比较特别,重心放在了定制电源这块(也是原微华的业务模块之一),只在部分领域和川腾有正面竞争。

现在,这些公司通过源川和众达上市的公开文件,就像猎狗嗅到了猎物,开始不断进攻各个细分市场。

倪长乐和孟平等核心团队就像给川腾构建了一道专机的护城河。这些公司难啃川腾和众达的业务领域,就开始转而对付源川。

源川不断邀请公安经侦来宣传商业保护,可是效果不大,产品经理、研发经理等技术人员跳槽的比较多。这些人即使签了保密协议,公司也无法阻止产品细节的泄露。

这些人到倪长乐这边来面试,倪长乐只是以礼待之,但一概不录用。

当然,现在这些带有一定技术,尤其是细分领域应用技术的人员,到哪都是香饽饽。川腾不用,但太弦、蓝华这些也在谋求IPO的公司是求之不得。

在这种情况下,源川刚出一个新机型或升级机型,这些同行就能跟上来。

各大同行之间,竞品拆解分析,是一个常态。

川腾有一个产品细节,使得这些同行有点不理解。

川腾的驱动器在硬件成本上竟然比源川和蓝华等同行还要低,但是价格,却是贴近欧美日的进口品牌,远远甩开了这几家同行。

这就很有意思了。

比如,川腾敢在精密控制的驱动器专机上使用铝条而不是铜条,几乎没有哪个同行敢跟进。

就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川腾渐渐地靠着越来越深的护城河,先一步摘得更多行业的桃子。

2011年3月,福岛突然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核泄露。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

葛进带着采购经理汤宁,急匆匆过来找倪长乐。

葛进一进来就快速地说:“倪总,不得了了,福岛地震影响太大。

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铝铜这些原材料价格就上涨了快30%,地震一来,不仅是日系的元件,就是欧美和国内的,都得涨价了。”

材料涨价,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第四季度涨的飞快。像欧美的一些品牌,在1、2月份就已经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出货价。

倪长乐淡定地给葛进大瓷杯里加了点新茶叶,招呼他们坐下。

“我看到新闻了,但现在还不好评估。现在只知道受影响的有东芝、富士通等等公司,涉及逻辑IC、模拟IC,PCB铜箔,PCB干膜光阻等等。”

汤宁点点头:“是啊,虽然我们已经做到了集中决策分散采购,但这次只怕所有进口元件都得大幅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