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有时候最了解你的,是你的对手(2 / 2)

谭渊:“已经彻底分析过了,这应该就是川腾想试试达斯的模块,来降低硬件成本。”

黄晓飞点点头:“从数量上说,我们销量远远高于川腾,如果也用达斯的模块和单管,估计能节约不少成本。”

谭渊轻嗯一声:“反正芯片也是英飞凌的,不如试试。逐步提高应用比例,这样也不至于有多大风险。”

黄晓飞:“好,就听谭总的。”

随后两人又聊了会川腾的专机以及应对策略。

……

对于川腾奇怪的旅游规定,众同行都是议论纷纷,不过几乎都猜不透倪长乐的用意。

唯有麦米电气的曹博暗暗吩咐自家经理级以上人员也跟着这么做。

数日后的这一天,孟平过来找倪长乐。

“达斯IGBT在220V机型上用的还行,故障率没有超过5%,只是驱动电路电流检测需要优化一下。如果不优化,还是偶尔会炸。

380V我们暂时还是不验证了,尤其是专机,成本没节约多少,还增加了硬件优化难度。不能降低使用标准去匹配他们。”

孟平快速地说了一下验证情况。

倪长乐点点头:“市场部那边已经发现源川也在试用达斯IGBT,黄晓飞还真能冒险,380V的SD新机型都用了。

这样也好,通用机型本来要求就不高,即使谭渊功底再好,一旦习惯了匹配达斯IGBT,在专机上想要跟上来就更难。”

孟平笑了笑:“黄晓飞只是工程师出身的营销型老板,一看到能节约成本就愿意用,却不会去想更远一点。

谭渊虽然能力出众,但独自搞开发也成不了大事。黄晓飞从原来台厂带出来的那套源码,吃不了几年。

新的SD机型这么一搞,旧机型的火爆又不能持续,我估计再过三五年,源川的财报将更加难看。那中高压驱动器、UPS等也不是他们的重点。”

倪长乐:“嗯,这就是我一直没有怎么和源川真正较劲的原因。注重短期利益,精于算计,几乎是所有营销型老板的通病。

这也可能是上市后财务数据带来的压力,黄晓飞不得不暂时选择从各方面来降低成本。

他最头疼的,应该还是七方、太弦那几家一直在抢食通用市场。”

孟平:“这正应了一句话,有时候最了解你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对手。黄晓飞怎么也不会想到,咱们才是最了解他和源川短板的呵呵。”

倪长乐端起大瓷杯喝了口茶:“咱们的对手是在细分领域。

太弦破解安川的那套源码,优化得还不错,拉丝机这块销售额不低,另外他们也有了战略合作的国有起重机厂,我已经让销售和市场密切关注了。

蓝华这边,杜力文和赵仲在新能车专用驱动器上推进的速度很快。咱们的全系列产品和方案推出速度可以略略加快。

我预计未来三五年新能车将迎来第一波里程碑式发展点。”

孟平想了想问:“倪董你不担心他们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扩张么?”

倪长乐摇了摇头:“这几家都引入了风投,没那么容易。前几天我收到于燕的风声,可能下半年IPO审核又要变严格了。

我们在五月底过会,应该没太大问题。”

孟平推了推金边镜框,略略感慨:“咱们电气驱动市场一直火爆,太多外界的大公司开始盯上了这块超级奶酪。

这不,就连做电脑的八喜,前阵子都把原微华的赵工挖过去成立了八喜工控。”

倪长乐笑了笑:“这五年时间内,至少出现了20多家新成立的同行,有几个能起来?还是那句话,这就像赛跑,咱们跑得快,就不用去看后面那些对手了。

我们只摘最好吃、最新鲜的桃子,他们能抢到一些烂桃子估计都很开心了。”

孟平感佩:“倪董战略思维,非我们几个所能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