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此子不凡(2 / 2)

历史上,像太宗皇帝这样做帝王很成功的人,做父亲却往往不成功,比如汉武帝、康熙等,也许这就是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史书记载,太宗皇帝共有皇后一人,妃子四人,嫔客九人,另有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婕妤、美人、才人、宝林、采女和御女若干。

这些女人,在太宗皇帝的辛勤耕耘下,积极生产,共为他生下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总共三十五个子女,完全可以编一个“加强连”。

在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同时,如何教育好这一大帮孩子,尤其是教育好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对太宗皇帝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治理好整个国家。

何况,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教育子女,本身就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遗憾,在这个问题上,太宗皇帝虽然很努力,很尽心,但收效甚微,他尝试通过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方式教育他的儿女们,试图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成为有作为的人,然而儿女们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行为和做派,离他的要求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是南辕北辙,他对儿女的教育引导,可以说很失败,而且不是一般的失败,他是一个伟大英明的君主,但又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尽管太宗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他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做皇帝治理天下,他是一把好手,但是作为父亲,该怎么和儿女沟通,教育好子女,他却十分不在行。

“乾儿!你今日可是去见了那薛琰?”

李承乾闻言一怔,刚想要问太宗皇帝是怎么知道的,转念一想,这长安城就在天子脚下,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什么是他的皇帝老子不知道的。

“是!儿臣确实去见了造出神仙酿的那个薛琰!”

太宗皇帝点点头,显然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虽然他同意让李承乾出宫,但是李承乾可是大唐帝国的储君,怎么可能真的就让柴令武一个人保护,在李承乾没有发现的地方,还隐藏着众多的护卫,早就有人将李承乾到了广和居的消息传递给了太宗皇帝。

“除了饮酒,你们都说了些什么,也说与父皇听听!”

李承乾能够听得出来,太宗皇帝对他在宫外饮酒喝的大醉,还是有些心中不快,忙道:“儿臣与薛琰谈了‘君子远庖厨’。”

太宗皇帝闻言差异,道:“怎么会突然说起这些!”

李承乾当即就将薛琰的一番理论讲了出来,末了还没忘记道:“儿臣觉得薛子玉这番讲解,比之平日里师傅们教的要对的多,也更加符合儒门圣人仁的思想!”

太宗皇帝一开始只是静静的听着,也没觉得薛琰的理论有多高深,甚至有点儿老生常谈之感,但是接下来,越听,太宗皇帝就越是震惊。

这难道真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够说出来的话吗?

如果没有对儒门学说多年的浸淫,钻研,只怕也得不出这么一番“怪论”来。

“那薛琰莫不是个书呆子吧!”太宗皇帝故意打趣了一句。

李承乾摇头道:“儿臣一开始也以为薛子玉是个儒门书生,但是后来听他说,对于儒家的许多主张,他是非常不赞同的,还一一进行了批驳,而后儿臣听得出,他的言语之中,还有些法家的影子在内,而后,薛琰又对孩儿讲了些格物!”

太宗皇帝好奇道:“格物?何为格物!?”

李承乾道:“有好些儿臣也听不大懂,大概这格物之学就是教人如何酿出神仙酿,如何教人制造工具,似乎又有些墨家的感觉。”

太宗皇帝听着,眉头时皱时松,如果真的按李承乾说的那样,这薛琰分明就是个身兼诸子百家所学的全才。

可薛琰明明才十多岁,小小年纪,即便是出生便看书,只怕也懂不了那么多啊!

最终,太宗皇帝也只能归结为,这天底下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此子~~~~~不凡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