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长安秋雨(1 / 2)

 两仪殿内,太宗皇帝依旧坐在龙书案后,批阅着各地送来的奏章,从他的坐姿上就不难看出,此刻的他身体并不康健。

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可是因为早些年征战沙场,落下了一身的伤病,特别是到了梅雨季节,两条腿的膝盖处就会隐隐作痛。

贞观年间,可没有治疗风湿的好办法,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太宗皇帝就会因为腿疾,而备受折磨。

“陛下!”大太监王德捧着一个暖炉走到了跟前,放在了太宗皇帝的腿边,“太极宫阴冷潮湿,不如前往九华宫暂歇?”

九华宫是前隋文帝杨坚所建,在长安城西北,当初隋文帝兴建长安城的时候,只顾着考虑风水问题,将地势这一重要的信息给遗漏了,太极宫在长安城的最北端,地势较凹,一旦了梅雨季节,整个太极宫就会被泡在雨水之中。

于是,无论是前朝的文帝,炀帝,还是已经退位做了太上皇的武德皇帝,到了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前往九华宫。

太宗皇帝闻言,头也不抬,摆了摆手道:“国事繁重,朕哪里有那个闲心,好了!你退下吧!对了,派人将魏征传来!”

王德退下了,太宗皇帝将手边的奏章批阅完,揉了揉发胀的眉头,低声道:“马宣良!”

屏风后面,马宣良立刻转了出来,对着太宗皇帝拱手行礼:“微臣在!”

太宗皇帝闭着眼,侧身依靠着手桌,道:“阴雨连日,可曾听闻过长安城中百姓境况如何?”

不管历史上如何记载,对太宗皇帝或褒或贬,但是,生在民间的太宗皇帝心中,至少是装着百姓的,他深知百姓疾苦,在施政之时,也总是能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至少,贞观初期的太宗皇帝确实是这样的。

马宣良闻言,道:“连日阴雨,百姓日子倒也并未受多大的影响,只是近日城中有人传言,永济渠水位上涨,堤坝不牢,倘若永济渠决堤的话,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页)马宣良没有说完,他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给太宗皇帝带来更多的困扰,但是身为太宗皇帝的近臣,这等大事,他不能不说。

太宗皇帝听到永济渠的时候,顿时眉头紧锁,这也是他一直都在担心的问题,永济渠决堤,倒不至于淹了长安城,可是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太宗皇帝不得不考虑的。

要知道,长安城沟通南北,靠的就是途径城中的几条深渠,特别是粮食,今年关中粮食歉收,全靠江淮的粮食来救急,倘若永济渠决堤,到时候,粮食运不进长安城,到时候,长安城内的百姓买不到粮食,非大乱不可。

正琢磨着,殿外有人禀报,太子李承乾求见,太宗皇帝闻听是李承乾到了,挥退了马宣良,让人传李承乾进来。

李承乾进了两仪殿,行过了君臣服字大礼,而后直接凑到了太宗皇帝的龙书案旁,这些日子,太宗皇帝对李承乾的态度越来越好,让李承乾也感觉到了久违的父爱。

正待说话,李承乾突然看见了太宗皇帝腿边的暖炉,知道太宗皇帝的腿疾又犯了,一想到太宗皇帝整日里被腿疾折磨的痛不欲生,李承乾的眼圈不禁泛红。

太宗皇帝见了,也不禁大感欣慰,或许李承乾的性格孺弱了些,但是这份孝心,确实他极为欣赏的。

“乾儿!不在东宫读书,怎地想起来见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