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救驾4(2 / 2)

见不是头,辛锐喊道:“快向中军靠拢。”张绣闻言引军士且战且退,即将到了车驾前,只听身后童渊大喝一声,纵马杀过来,这老头是三个猛将的师父,自然武艺不俗,手起枪落,转瞬便杀了十数敌骑。一时辛锐和张绣压力顿解。

只是此时,后军亦显出败象,董承且战且退,身边也只剩几十人,左翼和后军即将失守。

却见杨彪从群臣中走出来,厉声道:“我等身为大汉臣子,理当为国尽忠,贼兵已至,退无可退,我等当为陛下战死。”说罢从侍卫手中夺过一把剑,便冲上前去。

外围军士都在拼死抵敌,皇帝车驾前的侍卫亦都尽皆警惕,谁也没料到杨彪会有如此举动。

杨彪五六十岁的人,此刻却是拼了老命,跑得飞快,因此众人阻拦不及,眼看一个敌骑冲过来,便要取他性命。

敌兵的长刀将要落下之际,忽然远处一声呼啸,这骑兵身下战马竟是一滞,随后一杆长枪当空飞过来,将这骑兵穿了个对透,杨彪呆愣当场,原本存了死志,却忽然从鬼门关去而复还,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一骑从杨彪身后飞过来,马上那将抽出敌兵身上长枪,冲进敌群,边冲边喊道:“老太尉速带天子向北走,公明在河边等候。”这将正是马超,之前和徐晃带骑兵突围出去,复身又杀回来接应,正巧撞见杨彪遇险,因此先出声控了对方战马,再抛枪将其杀掉。

杨彪闻言顾不上其他,急忙叫众伙计护着车杖,自己引着百官,向北而去。

辛锐见突围成功,喊道:“我等只需抵挡片刻,待天子到了对岸,便可撤退。”

众人闻言振奋精神,拼死抵敌,愣是抗住数波攻击。此时整个包围圈越缩越小,徐晃于河岸焦急万分,幸亏杨彪建议天子事急从权,弃了车杖,才使撤退速度加快,待天子、百官尽皆上船,缓缓驶向北岸之后,徐晃终于长出一口气,引着骑兵,反身杀回战场。

战场局势胶着不堪,郭、李二人亦觉察出辛锐众人目的,急忙加紧攻势,命军士务必截住皇帝。

及至徐晃赶来,辛锐等人已被压缩在一个角落,众人身上几乎都带着伤,好在除张济下落不明之外,并没有将领阵亡,徐晃纵马杀开一条血路,来到辛锐近前道:“小将军和我家将军先渡河,追兵晃自当之。”

此时已不是逞英雄的时候,毕竟徐晃相对于众人,还算一支生力军,辛锐点头道:“公明不可恋战,待我等下河,你便率军退回来。”

徐晃应诺,辛锐便和众将带着剩下的几百残兵,一路向北冲去。

所剩千余保皇军骑兵结成阵势,由徐晃率领,向敌军追兵冲杀过去。徐晃心中谋划,待拖延至辛锐等人安全过河,不留一只船给郭汜、李傕,皇帝暂时可保无恙,自己这些骑兵,便沿黄河向东逃,利用速度甩开追兵,到时南北两岸齐头并进,到洛阳再接引天子过河汇合便可。

因此徐晃率众军且战且往东去了,待郭汜、李傕二人追至河边,见皇帝早已过河,去的远了,懊恼不已。想渡河追击却又寻不着船只,只好暂且收兵,再做计较。

夜里扎下营寨,李傕悻悻道:“此战被这厮们逃脱,河口又无渡船,若是四处征集,只怕又要迁延三五日,如何是好。”

郭汜也叹口气道:“再向东就是洛阳了,中原之地,袁绍、曹操、吕布各自虎视眈眈,我军目下粮草不多,若是再深入只怕军心有变,不如暂且回军,到长安打粮,挨过秋天再做计较。”

“现在你我手下损兵折将,回长安也没好日子过。先前有皇帝在手,其他诸侯还能投鼠忌器,再加上咱们手里兵强马壮,因此他们才不敢前来冲突,这样子回长安,马腾、韩遂第一个便不会放过咱们。”李傕狠狠道。

“那依李兄看,我们是追还是撤?”郭汜问道。

“虽然这一仗没擒下皇帝,但我料他们必然在洛阳汇合,毕竟那里是东都,皇帝怎肯舍之?不如一鼓作气,直奔洛阳,他们如今战力尽失,到时咱们若是一战成功,杀了皇帝,你我共掌天下,岂不是好?”李傕颇为毒辣地道。

“好,就依李兄。”想到前程似锦,郭汜不再苦恼,兴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