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艾草米粑(2 / 2)

子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非要用艾草,沈氏也说不上来,只说是祖祖辈辈这么沿袭下来的,不光有这个,还有一种斋饼,就是普通大米粉做的,专门有一个木制的模子,揉好了一块圆饼,再往模子上一扣,揭下来就有图像,好像是小童献桃吧,有些模糊,子晴也看不清。

等做好了这些,沈氏就在厅堂的长桌上点上三根香,对着观音菩萨的佛像磕了三个头,恭恭敬敬地奉上一碟艾草米粑,一碟斋饼。

子晴拿了一个绿绿的艾草米粑,仿佛还能闻到艾草的清香,比自己在前世吃的还香,里面有豆粉,红糖,子晴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想吃,何氏说糯米做的吃多了涨肚,子晴揉揉肚子才作罢。回头一看子喜,弄得满脸都是豆粉和糖渍,子寿也好不了多少。

正在这时,子禄放学回家了,子晴拉着他说道:“二哥,快来看呀,咱家养了两只小馋猫。”

子禄一看也笑道:“哪来的小馋猫,咱家可没有鱼养。”

“姐姐坏,二哥坏,不喜欢姐姐。”子喜湿漉漉的眼睛看着子晴控诉,子晴笑过后忙找了条湿手巾帮他们收拾干净了。

过完观音菩萨的生日没几天,子晴家里就好事连连了,起先是中人所托周掌柜带信说有一家铺子要转卖,沈氏想带子晴去看看,何氏不放心,沈氏毕竟没经历过这些。于是一家人雇了辆驴车到城里,接了中人一同看房子,这铺子的位置还真不错,在商铺最多最繁华的前水街,原主因为打算搬离此地,所以要出售。

子晴一家人进去一看,原来是个丝绸店,铺面有五十平米大小,经营的全是中高档的丝绸缎面等,掌柜的是本地人,姓刘,楼上是两间库房和一间伙计们的住房,还有一个小后院,院内还有口井,几间房子。因为地段不错,所以铺面和后院一共要价五百两银子,只是原主的一些存货也作价五百两银子,沈氏和何氏看了也不知到底合适否。

沈氏想这手头也没有这么多的银两,不如先找周掌柜打听清楚,没想到周掌柜跟绸缎庄的刘掌柜熟识,两人交谈一番后,告诉沈氏这店铺一年的租金大概在五十两左右,而且刘掌柜愿意吃下这批绸缎继续经营,只是他手头银两不够,需要两天时间去拆借。如此一来沈氏既不用担心银子不够,也不用担心铺面出租的问题,就很痛快地答应把铺面买下来,约好大家二日后一起办手续。

到家后,沈氏请人给曾瑞祥送了个口信,约了二日后在安州城里衙门口见面办理各种契约过户手续。等那日沈氏和何氏一起从城里回来,说所有的事情都办妥了,还拿了今年下剩的十个月的租金四十二两,沈氏喜滋滋地说,如今在城里也算是有产业的了。

铺面买完没几天,里正来找沈氏,说村里有户人家的儿子在外地犯了点事,急需筹集点银子给儿子送去,家里的银两不够,要卖掉二十亩的水田,而且,他家的水田就在子晴家的旁边,大都种上了油菜,沈氏一听赶紧说买下来,既然是因为儿子出事急用,当然也不忍心在这个时候去压价什么的,除了水田三百两,另封了十两银子的油菜种子费。次日里正就帮着办好了过户的手续。

这下沈氏心里可真踏实多了,做了那么多年的农民,对土地的那种狂热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总觉得把土地切切实实地抓在手里,才不会有那种饿肚子的恐慌。

子晴知道这是母亲第一次置业,难免激动了些,便笑说道:“娘,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你就安心等着享福吧。”

忙完了这些过去半个月,就该割油菜了,那二十亩的水田种了有十八亩的油菜,剩下的两亩闲着养地,等别家的油菜割的差不多了,沈氏托瑞玉从村里找了十个年轻力壮的好后生,一天四十文不管饭,花了两天的时间就把油菜晒到自家院子里了。然后沈氏就把二十亩的水田佃了出去,和瑞玉家一样,每亩一年三石的谷子,六斗的油菜籽。

“这钱还是花的值,这要都指着我们几个,这油菜收到明年也收不完。”沈氏感叹道,大概是想起了第一年她带着两个孩子劳作的辛苦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