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后(2 / 2)

感觉到抱住自己的温暖体温,吴柔“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二哥……二哥……他……真的去了……”

她这一哭,女孩子们也跟着哭了起来,只有吴玫愣眉愣眼地看着这些人,她对自己的所谓二哥没有什么印像,但是看见所有人都在哭,她知道她得哭……可是她哭不出来。

吴怡走到她跟前抱住她,轻轻在她耳边说:“想想太太把你最心爱的小狗狗送到内厨房熬汤喝。”

“太太真的……”吴玫看着吴怡,觉得怪怪的。

“不是,我让你想……”

吴玫想像着那个情形,却差点笑出来。

吴怡拿她没法子了,索性把她抱在怀里,藏起她那个要笑又不敢笑的表情,“九妹伤心的都不会哭了……”

吴玫揪着吴怡的衣裳,闻着姐姐身上好闻的香味,平时对她只是亲切一些的五姐,在这个时候分外可爱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外间灵堂传来珍珠的声音,“孙姨娘请您节哀,不要在这里打扰了往生者的安宁。”

只听见孙姨娘凄烈地喊着:“老爷呢?老爷怎么不来?二爷死了,老爷怎么不来?”

“老爷伤心过度正在屋里歇着呢。”珍珠说道。

“老爷啊!二爷有冤!二爷他死得冤啊!”孙姨娘喊道,“你快来啊!老爷!二爷是您的儿子啊!”

“本来太太可怜你叫你来看一眼二爷,如今你倒是越说越不像话了,来人,堵了她的嘴,把她带走!”珍珠一个婢女,命令着婆子们带走姨娘,却没有一个人迟疑的,里屋的女孩子们很快就听不到孙姨娘的声音了。

就在这个时候珍珠进来了,“太太说了,请姑娘们节哀,没事的话就都散了吧。”

哭得梨花带雨的姑娘们收起了眼泪,在丫环婆子的簇拥下陆续的离开了,只有吴柔半躺在寿嬷嬷怀里发愣。

待所有人走了之后,吴怡走到吴柔跟前,将嘴凑到了吴柔耳边“做了就不要后悔,当心前功尽弃。”

看着吴柔惊疑不定的眼神,吴怡觉得在这一天里,第一次觉得心里痛快。

吴承平只停灵了三天就由管事扶灵送回松江府下葬了,孙姨娘求了吴宪和刘氏,坐着一辆青油小车跟着去了,据说要在老宅守着吴承平,所有人都知道孙姨娘也不会回来了。

关氏直到吴承平的灵车走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成了寡妇,新婚时的鸳鸯被还有九成新,却要永远被收起来了。

过来陪她的欧阳氏握了她的手,“弟妹,人死如灯灭,是二弟没福气。”

关氏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应该伤心欲绝才对,可是她却觉得一阵的轻松,再没有人需要她小心翼翼地说话,生怕说错了话惹他生气,再没有人故意在她面前宠爱丫环,惹她伤心了。

“太太说了,你还年轻,又没有儿女不能强求你空守着,等过了一年的孝期,跟亲家老爷太太商量商量,让你再走一步。”

“我爹他……”关氏摇了摇头,“他不会让我再嫁的。”

“傻妹妹,再嫁由己,你还不到十九岁,难道要守五十年?守五十年也守不来一个贞洁牌坊,毁的却是自己。”

“大嫂,你跟太太都是好人,容我再想想吧。”

“没人逼你改嫁,吴家不会少了你的饭食,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妹妹一样,下人若有敢怠慢的,你直接来找我。”欧阳氏说道。

关氏勉强笑了笑,她是庶子媳妇,庶子在时尚且尴尬,庶子死了……守寡的庶子媳妇,简直是尴尬人中的尴尬人。

她们正在说着时,只听见窗外有人求救,“二奶奶,二奶奶救救我,奴婢愿意作牛作马伺候二奶奶……”

“是佳期。”关氏看了一眼欧阳氏,“这个时候倒想着求我了……”

关氏理了理衣服站了起来,来到门外,佳期鬓散发乱地抱着自己的小包袱,看见了关氏不住地磕头,“二奶奶……”

“你的身契已然发还,你屋里的细软我吩咐了她们通通让你带走,又给了你二十两银子,你还想怎么样?”

“二奶奶……”

“回去吧。”关氏一挥手,转身关上了门。

吴承平的痕迹消失的很快,除了那个关在院子里的未亡人,整个吴家像是忘记了他的存在一样,只有他在外面的友人写诗集悼念着这位曾经的才子。

二月二十九,所有的举子都下了场,迎接他们命运中最重要的大考——春闱。

刘氏又进了她的小佛堂,整个吴家又开始空前的平静起来,吴怡的未婚夫沈思齐也下了场,吴怡却觉得十分的淡定。

她在自己的屋子里按部就班地绣着自己的嫁妆,将自己对于婚姻的向往、渴望一点一点的绣进去,绣进去了再针对不同的情形一点一点的拿出来,总比一开始就对一个陌生人期望过高,让自己失望的好。

先婚后恋,甚至没有离婚的可能,想要平静的生活下去,最好还是把起点放低一点的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惊喜。

六妹吴佳一大早就来了,寒暄过后,她也拿了自己正在绣的荷包绣了起来,吴佳在嫡女吴怡跟庶女吴柔中间活着,一直是不甚起眼的存在,可是若是仔细看她,那份灵巧的漂亮却是一直存在的,她有着外露却不讨人厌的精明,带着点市侩的开朗。

“太太正在给我说亲事。”吴佳放下手中的绣活说道,“是两榜进士出身,如今是六品的县令,江宁卢家的嫡次子,现年二十四岁,前头有一个元配,留下了一个女儿,据说是生儿子的时候血崩死的,一尸两命,后来又订了一次亲,那人得了时疫死了,有人说他命硬我却不信,姨娘说了,她合过八字,卢县令的命再硬也硬不过我,他克不动我。”

江宁卢宁,贩粮、贩木粮、贩药材出身,又开了票号,家资何止百万,到了这一辈才开始督促儿子读书,有出息的却只有卢县令一个人,吴佳虽然是做填房,得的却是大实惠。

吴怡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嫁到胡家的二姐和王姨娘从中牵线,刘氏不过是顺水推舟,剩下的就看吴佳命硬不硬了,后来吴怡才知道,吴佳的命确实挺硬的,她活到了八十岁。

如果有人写一篇姨娘生存教科书的话,正面的典型一定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王姨娘,负面的一定是孙姨娘。

做姨娘的可以市侩,可以略显粗俗目光短浅,教导出的儿女更可以普通不出众,可以市侩,对一针一线计较得清清楚楚,旁人略有侵犯利益就叫嚷起来。

但不可以目光远大,教养出的子女出众程度甚至超过嫡支,本身大度聪慧,拿腔作势,孙姨娘在绝大部分后宅里,都是必败。

庶子庶女对于古代家庭来讲,是补充,是永远的替补,却轻易做不成主力。

搞不清楚自己位置,在宅斗里,是自杀。

在老一辈姨娘里,王姨娘成了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