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难事纷纷来(四)(2 / 2)

至于杂剧,数年前杨伊召集民间戏异人,然后数年琢磨钻研,生旦净末丑已经有了一个概念,戏剧形式也比以往的民间戏耍大大进步,不但有正本出演前的暖场焰段,也有了类似于返场和填充正本之后空闲时间的杂办。

甚至,从两年之前,在杨伊的推动下,就有了自己的专属杂剧《五虎传》,这个当年烈祖开国五虎将的故事从每年正月开始,一定要演足十五天,逐渐就成了一项传统了,一到日子,翰林院、地方官府、以及周遭居民都会一起筹备。

随着故事的扩充,戏曲已经逐渐完备了,当然五虎将后人,都会要求给自己先祖填上一笔,诸位翰林学士也在为此绞尽脑汁。

关将军的过五关斩六将,张将军的喝断当阳桥,马将军的孤军战曹操,黄将军的定军斩夏侯,赵将军的血战长坂坡等等。

回到跟前,杨伊和她的近臣并他们家人在宫廷看戏,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须知道,这年头娱乐方式极少,戏剧乃至说书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娱乐方式,一旦开发出来,甚至比歌舞更普及,断没有普通百姓看得听得,宫廷反而不能听的说法。

实际上,随着大汉帝国愈发强盛,逐渐恢复了几分往日天朝上国的活力,这几样娱乐方式展示出的流行趋势,远超杨伊的想象,富贵人家聚会、宴席,普通百姓结社做会,都会请专业人士来做表演,宫廷中自然不能免俗。

甚至,因为宫廷隔绝内外,后宫贵人无法去外面活动,这些说书、戏剧反而成为她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譬如说,某位皇妃最喜欢听说书,几乎每日都要听,而说书的把什么最近新出西游啊楚汉演义啊这些在民间已经很流行的故事尽数说完后,没奈何,就只好搜罗民间之传说,还有临时把时事编进去,以作日常更新。

不过,说书、杂剧,之所以在宫廷畅通无阻,说到底还有成本低,以及另外一个很王道的作用。

比如翰林院中的庶吉士们,大部分都是出身儒家,身为这些杂剧编撰的主力,很多就开始掺杂着一些自己的主张,现在,所演绎的一幕剧就是如此,正说着大汉朝一位将军,在边疆镇守十数年功成名就,却不能在父母前尽孝之事。

这一剧目演绎出来时,台下就早已经寂静无声,听到最后,更是鸦雀无声,而偏偏此时杨伊却坐在那里置若罔闻,竟是半点声音皆无。

皇后皇妃都是低声不语,回京朝拜的姜都督也只是望天不语,几名文武近臣却面面相觑,然后各自做好了准备……不是准备处置这些个胆大包天嘲讽陛下不孝不悌的伶人,而是准备随时出言劝谏。

原因很简单,这些民间戏来历自那些卑微之人,出门要饭时,口中多说些有趣的好听的,然后能多得一口吃的,出现以后,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这些伶人在宫廷里有个外号,唤做‘无过虫’,乃是说他们身份低微,不管如何讽刺都言之无罪的意思。

何况,他们又有几分是出自自身真意,还不是背后为他们书写篇目的那些人,杨伊自然是知晓这点的,何况她也不想担上残暴之名。

果然,杨伊思索许久,却是直接招手让那些伶人下台来见自己,语气并不是很重,而见此情形,左右上下也全都松了口气。

伶人过来,拱手行礼,束手而立……别看他们在台上胆大,但真到了皇帝身前,还是胆颤。

而杨伊当然是要严厉呵斥了:“你们演的很不好,咋听起来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本身不过是小道,不足以流传成名篇的,想寻朕蹭名头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国朝之事朕从景耀六年便有定论,这事不是你们该说的!”

一众伶人顿时有些惶恐,准备请罪。

然而,未待他们开口,却见这此时杨伊居然继续喋喋不休起来:“依着朕说,杂剧也好、说书也行,本质上是要讲故事,故事好、人物形象好、有内涵,才能真正传播开来;你们看《五虎将传》,虽然有些穿凿附会,不过故事却是天然而然,所以才能经久不衰,你们搞这些,固然要得从历史和生活中寻找灵感,但关键还是要将他艺术化、完善化、成品化才行。”

一番话下来,周围近臣、皇后皇妃,还有这些个伶人早已经听呆了,大略意思他们这些人却还是听懂了。

这是不管你们怎么说,就是不改了,拿出传唱天下的曲目,也不会改了。

故此,半晌之后,一位伶人此时小心翼翼说着:“好让陛下知道,俺们这些院士虽然也都粗通文字,不过并无那些真正院士的那些本事,写不出什么好故事,若《五虎将传》这等名篇,也还是贵人写的,后来的学士们多有添增,吾等却是没这个本事的。”

“你们接下来要演什么?”杨伊蹙眉相对。

“正是《五虎将传》。”

杨伊闻言,也没了兴致:“若是如此,朕便不看了,不过,皇后素来是个有才的,朕让她今晚上务必写出一个话本出来,明日送到院中,到时候排布好了,朕再来看。”

此言一出,这些伶人们登时大喜,都知道此节不会被计较了,而杨伊身侧的几位翰林却是齐齐苦脸,而今日随侍文武内侍诸多近臣也有些无力。

话说,皇帝借着皇后和后妃的名义可是写了不少乱七八糟的故事,比如这五虎将传,还有那什么西游记,楚汉演义,谁又不知?

而且,谁也都知道,那些事情对于一个天子而言终究不妥。

但是话再绕回来,不妥之余,皇帝也打了个掩护,给上下个面子,谁又何必为了这些事情跟皇帝多做口舌之争呢?

这又不是不敢杀人的皇帝,大汉就没有不敢杀人的皇帝,哪一个大汉皇帝不是杀得人头滚滚的,就是俗称老好人的刘禅,也杀得不少了。。

当今更是因为先皇之事,几次诛杀,情有可原的,还是发配边荒,若是为了利益的,那就发往矿中为奴,却是比死了还难受!

迎回刘禅,却也是不少人的心结,特别是那些如今待在家中的当年朝中文臣,皆是被赋闲不用,自然是担着当年失败之责,武将都还有立功赎罪的机会,他们却是在新皇这里断绝了任何机会,前几年还不算什么,可是随着大汉复兴,他们岂愿一直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