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2 / 2)

龙刺 金庸新 0 字 2020-08-13

“李实,真的必须这样办吗?”

皇上对着御案上的卷宗和三法司呈报的对定国公府处以抄没、斩决、污宫的判决,却迟疑着不忍下笔签署。

“除非皇上另立一条法律:杀君杀父者受上赏。”李实语带讥讽地笑道。

皇上苦笑了笑,提笔艰难地在判决书上画了敕,“李实,朕还要向你求个人情。”

“皇上如果想赦免李家的人,臣决不敢奉旨。”李实站起身坚定地说。

“朕岂敢干扰你执法。”皇上摇摇头,“朕只是听说李延年这混账东西有两个小妾怀了身孕,腹中之儿似应在免除国法之列。所以朕想把这两个女子接进宫中,等他们生出孩子后在宫中养着。如全是女婴,也就是定国公血脉定数当绝。如果是男婴,等他成人后就让他承继定国公的血脉。”

“皇上仁慈,臣岂敢不遵。臣马上去办。”李实心中也不免一阵感动,他纳闷的是:如此仁爱无比的父亲怎能生出那样一个凶残恶毒的儿子来。

“对了,那个马如龙为什么又逃走了?他可是又立了一功?他为何要躲着朕和新月?”

“皇上,他鄙视我们。”李实老老实实地回答。

三个月后,真府旧邸修复完毕,府门前还建了一座“敕建胡仙祠”,匾额乃是皇上御笔。每天来祠里上香求神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而据来过这里的人都说,祠里确有真仙,凡有叩请,无不应验如神。

马如龙踏进这所寻常庭院时,并没想过会发生什么。假如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就是用绳索套在他脖子上拉着,他也绝不会进去。

这只是所寻常的庭院,说它平常,是因为街道两旁几乎都是这种建筑,朱漆的大门,高高的围墙,里面一排排蓊郁高大的古树。据说这里完全是仿照东晋初年的乌衣巷而建,只是已不见当日的王谢风流。

马如龙在门前潇洒地徘徊两步,看清楚门上的匾额写着“王府”二字。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正是东晋初年的丞相府。也是丞相王导和他侄子书圣王羲之合族聚居的地方。王羲之正是在这所庭院里袒腹东床,被郗太尉派来择婿的门生选中,娶到了貌美如仙的王夫人。

马如龙正正衣冠,以示对先贤的仰慕。然后上前抓起铁环轻轻扣门,他扣了几下,沉重的木门竟发出金玉的铿锵,清脆悦耳,仿佛他不是在扣门,而是敲击春秋时的玉罄。

无人前来应门,里面的人不知是都睡熟了,抑或是里面根本没人。马如龙轻轻推了下门,门竟应声而开,现出一面漆黑的影壁。

马如龙迟疑了一下,迈步进去,转过影壁后,便是碧影沉沉,龙吟凤箫的院落,参天古树之下,是一排排修篁摇曳,枝影婆娑,泻金满地,刹那间他竟有种置身王谢堂前的感觉,飘飘然如欲登仙。

他迈上青砖甬道,一步三摇,只可惜手中少了柄洒金湘妃竹扇。不能与此情此景完全相融。刚刚走到甬道的中间,他蓦然觉得脚底一松,登感不妙,醺然陶醉的心顿时沉入深渊一般,身体却自动作出反应,向上笔直窜出,如同一枚旗花火箭。他偷眼向下观瞧,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先前驻足的甬道和附近一大片竹林倏忽间已然不见,现出一个巨大的深约几丈的大坑。

“陷阱!”他本能地想到,身体继续上升,横向纵跃已很难越过宽阔的陷阱,只有攀住古树的枝干存身了。

“嗖嗖嗖”,他没听到有人发出口令,但十几棵古树的树冠上忽然间劲弩齐射,封住了上面和四面的出路,这些弩箭并没瞄准他,向左右前后哪个方向逃逸,都是自动撞到箭墙上,变成一个肢体残缺,血肉模糊的刺猬。

不要说在无法借力的空中,即便在地上,他也绝不敢与这一齐射至的几百枝弩箭相抗。一听那沉闷尖啸的风声,他就知道,这些弩箭一定是机括发出,绝非出自人手。

他胸口微缩,吸一口气,急使“千斤坠”,上升的身体如颗陨石般向下砸落。他下降了约一两丈,头上的弩箭相互撞击,火星四溅,仿佛要把空气点燃似的,一声声巨响,更似无数个霹雳在头顶一齐炸开。

虽在危急之中,他心里也明白,那些弩箭并非是用来射死他的。而是要把他逼回陷阱里去。这说明下面的陷阱比那些弩箭更可怕。

他全力向下击出一掌,同时借着掌力的反弹,身体横向飘移,如大鸟般平平飞掠。这一式若落在轻功行家的眼中,一定会赢得满堂喝彩,并叹为观止。

可惜他赢得的却是八个青衣丫环,站定八个方位,每人手捧一只铁筒,只听得一声娇叱,八只铁筒中顿时金光耀眼,无数金针如光线般射来,马如龙一看便知道那八只铁筒正是传说中的“暴雨梨花针”。

他比畏惧那些弩箭更为畏惧这八筒“暴雨里花针”,内力陡然疾转,身体如钻入水底的泥鳅般扎下地里的陷阱,他现在倒是感谢这陷阱了,如果下面是硬地,他就死定了。

用来捕捉他的陷阱反而成了他惟一的逃生之地,这虽令人匪夷所思,他却明白,这正是对方所要的。劲弩,暴雨梨花针都只是为了把他逼回陷阱里去,这也说明对方只是要捉住他,而不是要杀他。如果要杀他,不必设陷阱,那一轮劲弩加上八筒暴雨梨花针足以让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想不出武林中有任何人能在这两轮突袭中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