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有云“不教而诛谓之虐”,可这样一场宋金之间原本不该发生的战事偏偏就是以一种近乎于不宣而战的方式开始的。只不过在完颜雍和他的手下们看来,大金国如今的做法可要比当年宋国派张浚挥师北伐却连个招呼都不打要地道得多。毕竟这一次他们是先发警告再颁檄文最后才的出兵,至于那宋国君臣是否能够及时收到消息做出应对,那可真就不关旁人的事了。要怪,顶多也就是怪范成大的腿脚不够利索,大宋安排在边境的细作不够卖力。
短短六天之内连丢数座战略重镇,前线数万大军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人给堵在了家门口,直到敌军深入大宋腹地数百里后才有战报传来。而此时金国东路军统帅夹谷清臣已率主力完成了宝应以及盐城的合围,其前锋也就是那支由完颜襄所统领的骑兵部队甚至已经在樊良郊外开始了劫掠!
正稳坐在临安城内做着美梦,等待着范成大给自己带回好消息,可没想到传来的却是金军大举南侵的战报。孝宗皇帝这还真有些傻眼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他继位之后针对北边采取的几次行动非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是招来了更大的麻烦呢?
当年张浚丧师辱国,一纸隆兴合议已经成为了孝宗这位名副其实的大宋中兴之主心中永远的痛。如只不过是让范成大去跟人商议修改利益顺道让赵家子孙祭祖的事,结果却惹出了这么大的祸事。这世道还讲不讲点道理了?
当然了,事情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再去跟人讨论什么道理不道理的似乎也没多大用处。在这个敌军大举来犯即将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孝宗皇帝最应该做的肯定不会是发表什么抗议谴责严重关切,而是赶紧想办法先遏止住来势汹汹的金兵的进攻势头,然后再像当年完颜雍做的那样把敌人给撞回去。
要说这想法是很不错,可真要实施起来似乎也并不那么容易。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原因有很多,而大宋在这其中占有的优势也不少。论科技水平,这年头比大宋更高的还真没几家,这里面也绝对不可能包括北边蛮子所建立的大金国,至少在大宋君臣和百姓们眼里看来这是肯定没错的。
论物资储备,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江南地区可能无法支撑一场大规模的灭国之战一举收复中原,但如今是在自家的门口作战。江南官绅百姓就算是再吝啬,也绝对可以保障朝廷大军的钱粮以及装备供应。
论兵力,完颜雍动用了近四十万大军,但千万别以为宋室南迁后就成了没能剩下多少家底的软柿子。三十五万禁军,边军数十万,地方厢军更是难以计数,可以说只要孝宗皇帝登高一呼,多了不敢保证,但百万大军还是能够轻松就给凑出来的。
至于那士气方面,如今大宋朝进行的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再加上前些年完颜亮领军南下的时候已经让江南百姓深刻认识到,若是让金军得逞谁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这方面还真就不需要太过担忧,相信只要大宋朝廷敢于硬碰硬,将士们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践踏而奋勇杀敌。
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按道理说大宋朝在这场战争总的胜率最少也得有六成。可后人不都说了么,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如今手里攥着巨大优势的孝宗皇帝偏偏就没法及时做出那个决定,号召天下军民立即展开反抗侵略者的战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那还是因为大宋有优势却也有劣势,而其中能够导致孝宗皇帝犹豫不决的原因主要就两点。首先就是这将领的问题,正所谓将是兵之胆,一支缺乏有效指挥的军队就算人数再庞大那也只是一盘散沙,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所歼灭。
后人常叹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孝宗皇帝倒霉的地方就在于他那便宜老爹当年什么事都没干好,可就有两件做得特别出色。一是逃跑,要不是高宗跑得够快,大宋怕是早就被金人给直接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其次么当然是在坐稳皇位之后立即掉头收拾自家人,但凡是有点骨气有点能耐的,全被伟大的高宗皇帝出于维护大宋朝局稳定防止有人弑君夺位的目的而收拾得干干净净。
中兴四将到了如今是一个没剩,就连他们当年的那些个麾下猛将也没几个幸存下来的。好不容易能有个文武兼备的虞允文横空出世,如今还正在蜀地整军备武根本来不及赶回。就连那个跟着宗道、岳飞打了些胜仗有点经验的李道还在最近被派去收拾闹事的沙平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