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为了能够迅速整合力量形成统一认识的需求,又有难以为继的最现实困难摆在面前,就连辛弃疾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精简兵源的提议是眼下能够解决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作为主抓军事斗争的负责人,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战斗人员的数量减少了,他们所拥有的实力也很可能随之下降,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可供调用他们又怎么去应对注定会出现的金军大举来犯?不能击溃敌人进而在牟平站稳脚跟,他们还有什么将来可言?
精简战斗人员势在必行,却又不能因此而影响到战斗力,很是有些矛盾有些让人头疼的难题。就在众人感到难以取舍的时候,秀外慧中的上官倩妤提出了一个解决之道,藏兵于民!给那些暂时不宜加入军中的青壮们分配田地,当然了这种分配并非是没有前提条件的,也不是让青壮们完全卸甲归田,而是要在农闲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让他们拥有足够的作战能力,以便能够在战时充当辅兵。
再把愿意接受训练的青壮税赋定为三成,比寻常百姓低了那么一点,足以起到利诱的效果让民众们自愿加入其中。如此一来,既可以减少目前的粮食消耗又能稳定住军心民意。更重要的是,这些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民众将来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战,并非是在帮助某一群人实现野心,自然也就不用太担心他们的忠诚问题。
虽然稍微显得有些笼统,却暗合了源于北魏兴于盛唐的府兵制,完全可以在参考历代屯田的基础上继续修改之后作为解决目前难题的应急之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办法对将来所能产生的影响,但正因为有了上官倩妤的这个提议才让众人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纷纷针对已经出现或者能够预见的困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了,有些事情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即便是已经预料到并且想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但在问题出现之前倒也不用太过紧张。唯有如何尽快完成战斗人员的筛选,并抓住目前这个难得的修整时期迅速提高其战斗力,这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与别的地方进行精简兵源会换来一片喝彩之声不同,牟平城内正在进行训练的这些人员中除了少部分是新加入的本地民众,剩下的全是不甘心受到异族压迫揭竿而起的义军成员和在喻口有过了实战经验的归正人,他们已经形成了武力才是保障自己安全的认识,现在想要叫他们突然放下手中的武器去拿起锄头,这还真是有点难度。不过没关系,有巧舌如簧的朱熹帮着去解释藏兵于民的应急之策,所受到的阻力应该会被降到最低。
至于那些有着作战经验且又具备一定忠诚的将士,如何让经过筛选后留在队伍中他们能够迅速提升战斗力,这似乎也并不太困难。牟平城内唯一的军事大家辛弃疾当然得责无旁贷地在自己吃苦受累的同时去改进训练方法,好在他并非一个人去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还有个翟崇俭能够提供从旁协助。
可别看翟崇俭没读过什么书,但人家实战经验丰富啊!当初带着那么点人手就能在临洮地区跟金人纠缠多年,并且还在鱼寒亲眼见证的那场战斗中被数十股武装势力推为临时统帅,就足以证明他是具有非凡军事才华的。而且根据辛弃疾的评判,这憨货别的本事或许稍有欠缺,但只要经过认真调教跟人列阵而战绝不会吃什么大亏。所以把那支人数暂定为五千的正规部队交到他手上,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而那支到目前为止算上预备成员都还不足五百的特殊部队么,当然得由成天惦记着的辛弃疾本人进行统帅,并且辅以那个叫做公孙翕屠的正在朝着无耻之徒转变的大宋武举人。有他们俩去实施鱼寒所说的那些个不伦不类纯属折腾的训练手段,想必匝蛮等人在叫苦连天的同时也会提升不少战斗力!
人员的分配算是有了个暂时的结果,但先贤们不都说了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严格的训练没有趁手的家伙什那也不可能赢得战争啊!好在牟平城内有一个擅长捣鼓稀奇古怪破烂的小混蛋在,武器装备的样式选择以及铸造工作交给他去头疼就行。谁让鱼寒有着鬼斧神工的技艺,天马行空的创意,以及让朱熹和辛弃疾都羡慕不已的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见识?至于对他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后有空了再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