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琴心之秘 中(2 / 2)

赝品帝国 老傻蛋 0 字 2020-08-15

“他终于还是选择了那条路,其实……”不知道该如何劝慰,早在当初分手的时候鱼寒就已经猜到了邱平安很有可能给会做出相似的决定,因为一个违抗了大宋官家和太上皇旨意,且又不可能真心投靠金国的人,这天下虽大却也没了他的容身之地。更何况他还要为自己身后之人保守住那个天大的秘密,舍身取义似乎是他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能想到的最稳妥办法。

“没用的,作为李学士的唯一幸存外侄,背负着阖族三百余血债,平安忍辱负重近三十载,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失望!早已是心力交瘁生无可恋!”琴心很清楚鱼寒指的另一条道路是什么,但对于完全丧失了希望的人来说,活着其实并不容易,甚至很可能是在忍受折磨。

“李学士?哪个李学士?”朱熹一生都在宣扬仁义,此时已经听懂个大概的他即为邱平安的义举感到钦佩,更迫切地想要知道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如此忠义之人。

“除了被赵构老儿赠予观文殿学士的前吏部侍郎李若水,这天下还能有谁当得起学士之称?”琴心或许是因为太过激动,说出来的话也显得很是有些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其合理性。

靖康之变金人攻破开封,掳赵宋君臣无以数计,却只有一个人喊出了“忠臣事君,不复顾家矣!”,也只有一个人敢于当面怒斥敌酋完颜宗翰,更只有一个人能够在遭受剜舌、割耳、刺瞎双目、残其四肢等酷刑后依旧不改初衷继续用激烈的方式表示出对敌人的愤怒与鄙夷,直到最后惨遭金人凌迟处决!而这个人就是李若水!

被金人给吓痿掉的高宗继位之后对于在靖康之变中慷慨赴义之士褒奖甚少,但即便是他在有意回避,有意帮助金人磨灭大宋子民的傲骨,依然还得追封李若水为观文殿学士并赐谥号忠愍,以表示对其忠义之举的赞扬以及悲惨遭遇的怜悯!或许当时已经开始重用秦桧之流的高宗皇帝此举仅仅只是为了掩饰什么,却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李若水或许并非最优秀但他的行为却最能激励人心!

“忠烈之士生于大宋,何其幸也,何其悲也!天不亡我大宋,民不弃我大宋,然……”另一个时空中的朱熹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从未发表过任何怨言,其中除了是出于宣扬学术观点的需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见识的约束,因为在那个时空中他所能知道的都是朝廷想让天下人知道的所谓事实。但现在不同,现在的朱熹不仅是遭到了大宋朝廷遗弃的判臣,更随着鱼寒来到了北方见到了太多本不应该让他见到的真相。

大宋朝不缺忠臣也不缺能臣,无论是靖康之变时期的李纲、李若水,还是随后的中兴四将,以及现在赋闲在家的洪适和颇有点遭到贬黜戍边之意的虞允文,他们都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事实上在人文荟萃的大宋朝,能够素手指点江山的旷世奇才或许不太好找,但有一定能力且又愿精忠报国的人却也绝非屈指可数。遗憾的是,这些人似乎都没有得到重用,反倒是蔡京、童贯、高俅以及秦桧之流能够霸占朝堂,发出所谓的主流观点!

大宋也不缺骁勇善战之士,北方的数十万义士只要指挥得当,就足以建成一支藐蔑天下有能力将金国扫入历史垃圾堆的虎狼之师!然而可悲的是,北方义士仅仅是大宋皇室欲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反倒是那群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的禁军受到了大宋朝廷的倚重!

真正身处北地,见识了义军英勇顽强的战斗,听到了大宋弃民们对王师北定中原的期盼,朱熹也才慢慢意识到能够让大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不是昔日的契丹今日的女真,而恰恰是那个懦弱到了骨头缝里的赵家皇族!然而这种观点虽已形成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接受,所以朱熹才会在最后关头选择了闭口不谈!

“能得如此忠义之士相助,想必琴心小姐亦有非凡之身世,不知可否告知一二?”邱平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鱼寒为他的举动感到敬佩也感到惋惜,却也无力去改变什么。反倒是琴心,这一个会帮助敌人的金国公主,所拥有的真实身份让人感到好奇,也想要去为她做点什么!

“鱼大人真想知道?”或许是已经见识过太多类似的不为人所知的悲壮之举,也或许是和鱼寒一样知道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琴心在努力地平复着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