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海鸥100型(2 / 2)

此时的其他部队中,也有一些实权不大,职级较高之人,譬如“上校参谋”、“少将参谋”、“中将顾问”等,除了权利不太符合“上校”、“少将”、“中将”外,但在说话的份量上,在待遇上,却并不比带兵的人差。而这些特殊人物之所以会有这种特殊待遇,自然是因为其特殊的本事,或特殊的资格。

说实话,陈昌林等十三人,初时投效仇鹰,也仅仅是找个饭碗,或者也有对仇鹰比较欣赏的成分在内,因为仇鹰只有18岁,可创下的基业并不比他们最辉煌的时候差。

但是,当他们加入之后,在一个月的“试练期”结束之后,十三个家伙都转变了态度。

先说这些家伙人人都有一手的绝技。有些人的绝技,仇鹰也没有办法,毕竟,艺业有专攻嘛。但是,但凡武功、打斗之类的绝技,在仇鹰的杀人绝技面前,除了陈昌林能够保持不败外,其他人均不是对手。至于枪法,绝对是仇鹰第一,甚至,在十三人中,有十个人的枪法还输给了李露露,让这些不可一世的家伙好几天见到李露露都躲着走,尼玛,输给了一个女人,算什么本事啊。

其次,仇鹰对他手下的士兵,那是真的好,从不打不骂,最严重的就是加跑加俯卧撑之类的惩罚,让他们觉得受到了尊重。

再次,仇鹰的见识、文化,甩开他们百条街,或许,他们认为吴大帅就是值得他们效忠的人,是一代伟人,但是,在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上,远远没有仇鹰准确、深刻,包括对大帅本人的评价,他们也觉得入木三分。

最后,引起这些家伙兴趣的,是仇鹰的手下,赵系手下和工程师手下。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啊,不是博士就是硕士,有本事的文化人呢,他们都能到仇鹰手下谋一份普通差事,自己又有什么不能的呢。

因此,这十三人开始进入仇鹰的圈子。或者,因为陈昌林等十三人,军人的气息特别浓,除了训练和打仗之外,并不介入譬如小团体、拉帮结派之中,十三人虽然都是吴大帅手下,对吴大帅有一份恩主之情,这是他们情感的纽带,但这十三人也来自华夏不同地方,他们决定加入仇鹰的队伍,就等于是重新找到了恩主,于是,又有了一根新的纽带。

后来,当仇鹰已经彻底征服太平洋时,有人想到了当年陈昌林等人投身到仇鹰手下的事迹,决定炒炒这些大人物的冷新闻,谁知,陈昌林非常健谈,已经是陆军元帅的陈昌林,告诉记者一个概念,南洋十三鹰!从那时起,他们十三人就一起立下了誓言:仇老大叫仇鹰,他们十三人,也要成为十三只鹰,紧跟着老大飞翔!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此时,仇鹰带着他们,每天钻丛林,与猛兽战,与土著战,血练意志,血练本领,如果手下每只士兵都算是一只小鹰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士兵惭惭地,有了士兵的锋锐,有了士兵的杀气,算一只能够勉强飞行的鹰了。

时间慢慢地推移,进入了农历腊月,1929年1月18日,腊八节,仇鹰穿越到南洋五个月零五天。本来,这天仇鹰是要继续深入丛林练兵的,但张大刚却前来汇报:“长官,今天船厂第一艘船要下水,你看是不是搞个仪式啊?”

张大刚因为其“船舶设计工程师”的身份,被仇鹰任命为“武夷造船厂”总工程师并代理厂长。此时,仇鹰手上没其他人,仅有的几个家伙,都是身兼数职。

“好,好,好,搞个仪式,让愿意去船厂参观的人都去。到时间,我带着民团的士兵也去!”仇鹰兴奋地说道,尼媒,升这一级,真是等得太久了,曾经,仇鹰以为船厂建好了,开始造船了,该升级了吧。

谁知赵天赵老爷子却说,那样还不算正常运作,必须要等到所造之船下水,正式航行起来,才能升级。从开始造船到这艘船下水,就是整整的一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所造之船的型号以及命名,也曾让仇鹰头疼,尼媒随便取个名字好不好,譬如武夷山号不行么?

飞机是飞行的国土,船是移动的国土,想来,取这个名,还真马虎不得。但是,这个名,取什么好呢,再怎么重要,再怎么神圣,它不过是一艘渔船罢了。

是的,仇鹰肯定是生产的渔船,先将渔船生产顺溜,船厂有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后,才考虑上马军用船只。事实上,你叫仇鹰现在上马军用船只,譬如最小的炮艇,可他的炮从哪儿来?此外,生产军用船只,与开设兵工厂相同,没稳固的根据地,想都不要想。

由渔船想到了民生,由民生又想到了蚁民,由蚁民想到了万物,最后,想到了最常见的一种海鸟海鸥,于是,武夷造船厂所造船只,被命名为“海鸥”,而最小100马力动力的海鸥,则被命名为“海鸥100型”,至于这艘船属于“海鸥100型”的第几艘船,则用下水日期或者开工日期来表示。

或许,“海鸥”二字不错,但“100型”实在不值一提,难道,用200马力的发动机,就叫200型?又或者以此类推到10000型?又或者,这与海鸥125照相机有什么渊源?

不过,仇鹰到不是那么笨,当命名到200马力动力的船时,顺手就写了个“海鸥101型”,而这个顺序排下去,不得不说,仇鹰还真有命名天赋。因为,“海鸥100型”,在这个命名序列中,天然地就占据了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