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恩断义绝(2 / 2)

梁萧摇了摇头:“郭伯伯,你过去告诉我,不论天下是谁的天下,你只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好,为什么还要死守襄阳,徒增杀戮呢?”

郭靖叹了口气:“梁萧,我知道你一直就很聪明,而且比我有远见的多,你能看到三五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的事情,可是你这一路行来,你看到的是蒙古兵滥杀无辜的多,还是宋人滥杀的多?”

忽必烈看梁萧还有话要说,伸手在案上一拍,说道:“贵邦有一位老夫子曾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当真有理。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见南朝子民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无人能解其倒悬,这才吊民伐罪,挥军南征,不惮烦劳。这番心意与郭叔父全无二致,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来,咱们再来干一碗。”

国师等举碗放到口边。郭靖大袖一挥,劲风过去,呛啷啷一阵响处,众人的酒碗尽数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声怒道:“王爷,你说民为贵,真正半点儿不错。你蒙古兵侵宋以来,残民之逞,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枪之下,说什么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这一下拂袖虽然来得突兀,大出众人意料之外,但国师等人身负绝艺,竟让他打落碗,均觉脸上无光,一齐站起,只待忽必烈发作,立时上前动手。

忽必烈仰天长笑,说道:“郭叔父英雄无敌,我蒙古兵将提及,无不钦仰,今日亲眼得见,果真名下无虚。小王不才,不敢伤了先父之义,今日只叙旧情,不谈国事如何?”

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气度宽宏,蒙古诸王无一能及,他日必膺国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听否?”

忽必烈道:“愿听叔父教诲。”

郭靖叉手说道:“我南朝地广人多,崇尚气节,俊彦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从不屈膝异族。蒙古纵然一时疆界逞快,日后定被逐回漠北,不免元气大伤,悔之无及,愿王爷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谢明教。”

郭靖听他这四字说得言不由衷,说道:“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忽必烈将手一拱,说道:“送客。”

郭靖刚掀开帘子,沈无敌站在帐外,堵住了去路。

他冷笑道:“哼,好一个多谢明教。”

郭靖拱了拱手:“沈前辈,你当日教导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让我不能负了蓉儿,一辈子做个正直的人,不想你竟然全忘了。”

沈无敌回道:“那是你的师傅,不是我!”

忽必烈张了张口,似乎有什么想说的,却终归压了下去:“沈先生,本王已经决定放了他们了。”

沈无敌叹了口气:“郭靖,你回去一定会死,你知道吗?”

郭靖突然念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众人听他突然念起了岳武穆的《满江红》,一时不知道为什么,甚至不少蒙古人根本听不懂,只听他慷慨激昂,一时没人阻止。

沈无敌念道:“郭靖,杨康,你们很好,你们很好。”

别人不知道为什么,沈无敌却知道,当日在铁掌峰上,沈无敌以命相搏救下了郭靖与黄蓉,还有一本岳飞留下的兵书,虽然当时并不是他的意志在主导,但他也觉得当时的所作所为太让人震撼了,即使以自己现在先天的实力,也不大可能活下来,而且他甚至觉得当时做的并没有错。

他突然笑了一下:“郭靖,我可真是教了个好徒弟,我现在巴不得一剑杀了你,从今天开始,你我恩断义绝,下一次在襄阳见到你,你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