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自打算盘暗计较 一举两得换粮官(2 / 2)

虎贲巾帼传 琴藏古棉 4331 字 2019-08-01

片刻之后,当柴绍抬脚走进大帐时,一眼便看了披挂甲胄,身体肥胖,略显臃肿的丘师利,正兀自坐在椅子上,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柴绍才说了一声“丘将军押运粮草辛苦”时,只见丘师利气呼呼地一揖手,说道:“霍公,长安城中的官吏欺人太甚,您可得具上奏折参兵部一本啊!”

“唔?”柴绍一边入座,一边疑惑地看着丘师利。

“霍公,是这样的——此番奉您的命令,我到长安接运粮草,清点之后,对方出具兵部公函,说还欠着咱们三万石,以后补齐。这都不说了,当我令人打开其中的几车军粮来看时,里面却是昔年陈粮,色泽发黄,甚至还夹杂有细沙鼠屎。属下一时气愤,找对方理论,来人竟说朝中已经没有新粮,就这批粮草还是从川陕边郡调运而来,若有疑问,请询问兵部!今年关中丰收,人所共知,这才过去两个月,如何就没有新粮了呢?兵部厚此薄彼,欺人太甚,您可得找兵部尚书殷峤理论理论啊!不行的话,就参他一本。”

“唔,”柴绍点点头,宽大的额上双眉稍蹙,没有多言,只说道,“丘将军此行辛苦,回营好生歇息,后面的事儿,我自有主张……”

柴绍回到帷帐后,李三娘见丈夫闷闷不乐,便问缘故,柴绍将方才的事儿和盘拖出,咂了咂嘴唇,然后说道:“这其中的原委,我也能猜到一二——前朝大业年间,殷峤曾在丘师利的手下任太谷县令,因赋税未毕,受到丘师利的严厉责罚,被其鞭笞之后,弃官而去。此段恩怨,也许促成了今日之事。”

李三娘浓眉一皱,眨眨了一双大眼睛,说道:“可如今咱们肩上担的是军国大事,如果殷峤睚眦必报,气量如此,又如何能做我大唐的兵部尚书呢?”

“是啊,我也有此疑惑,”柴绍摸了一下宽大光生的额头,说道,“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今年的新粮已先期供给秦王在浅水原的前线了,战至今日,殷峤可能真是捉襟见肘了。这殷峤的为人嘛,嗯,据我所知还是颇为豁达的,应该不会挟公报私。不过,”柴绍转过头来,看了看妻子,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过人心难测啊,现在的殷峤早已今非昔比,人居高位,秉持大权,如果想还以颜色,那是举手之劳啊!”

李三娘听罢,连连摇头,站起身来,一边将热羹汤端到丈夫面前,一边说道:“朝堂之事如此复杂,真是叫人费解!‘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愿像殷峤这样的尚书们、仆射们不要成天瞎折腾,现在是什么时候啊,一心对外都还力有不逮呢!”

柴绍拉着妻子的手,苦笑一声,说道:“权秉好似双刃剑,既可以安邦济世,也可以假公济私,古来如此!大唐于马上征伐天下,要想在马下治理天下,必须使好这把双刃剑啊!”说罢,端起热羹来啜了两口,便不再说话。

夫妻俩一时无语。

李三娘倚在桌前,双手托着下颌,明眸闪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帐中的三角火炉,若有所思;柴绍则低头吹羹,慢品慢饮。

片刻,帐外的北风把厚厚的棉帘吹得一起一伏,李三娘理了理鬓前丝发,这才说道:“马上要入冬了,兵部欠下的这三万石军粮恐怕还得再催一催哩!”

“嗯,”柴绍放下羹碗,抹了抹嘴唇,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还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催账人’?”

“谁?”

“张世隆。”

“他?”

“对,”柴绍笑了笑,轻轻点头,看着满脸狐疑的妻子,说道:“这张世隆虽然在军营中不堪为用,但却是在朝廷中钻营的老手,让他去催军粮,有三个可行:一来他与殷峤没有过结,可以避免我们之前的担心,甚至对于张世隆来说,此番回京可能还是自己巴结兵部尚书的好机会;二来,原先的户部尚书刘文静因先前在浅水原兵败,已被革职,现在户部暂由齐王代管,张世隆去找自己的主子齐王,也许还能从户部借出些粮食来呢;这三来,张世隆一心想建立军功,洗刷前耻,可咱们又不能让他去冲锋陷阵,所以押运粮草,督促供给之事最适合他去做了,到时在战功簿上也好书他一笔,还太子和齐王一个顺水人情,呵呵…”说罢,柴绍不禁得意地一摸额头,开心地欢笑起来。

“好倒是好,”李三娘点点头,不无担忧地说道,“恐怕还得再给他配一个副手,此事才稳妥啊!”

“嗯,夫人所言不谬,这个副手人选嘛,容我再思量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