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渭水谣 花轩舞 0 字 2020-09-07

 云横秦岭,东八百里,西八百里,危危入云不见其高。山路盘桓交错,走兽横行,古柏青松遮天蔽日。秦岭主峰太白峰上,有一座书院隐没在皑皑白雪之中。如能从上至下鸟瞰整座书院,就好像有一本无形的书卷撒下无形的文字罩住整座书院,却又不影响周围的一切。

此时正值一轮红日自东方冉冉升起,一个消瘦的身影盘坐在崖边的一块方石上,好像入定了一般。伴随着红日的升起,大地渐渐有了暖色,那消瘦的背影缓缓的站起身来,对着东方的日头恭敬的行了一个朝拜礼,然后又盘坐下来。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一个时辰,也许两个时辰,书院中想起了钟鸣声,消瘦的背影停止了背诵,慢慢的站起身来,对着已经升起来的日头又恭敬的一拜,这才转过身准备回书院。就在他转过身的瞬间,一个黑影从旁边的碎石块中飞了出来,直奔少年的前胸。少年好似已经预料到了一般,一伸手就抓住扑过来的黑影。借着微弱的亮光,可以清晰的看到那是一只白色的小兽,有点像一只小狗。

少年抱着小兽,飞快的消失在黑暗中。

少年的名字叫长生,是横山书院一位长老带回书院的,那个时候他已经十三岁了。那长老养养气七重的功夫,据说大限将至,游戏人间的时候发现的长生。也不知是福缘深厚,又或是命不该绝。长老观长生灵气内敛,双目有神,头顶气海如同星辰一般,自己一百多年不曾变化的养气七重居然有些松动,隐隐有了突破的迹象,遂把长生带回了书院,并收为弟子。

少年长生果然不负所望,半年就熟背儒家《四书》、《五经》,两年就已经观遍外门藏书楼所有的书,尤其对老子道家学说颇有建树。但十岁时测试弟子修炼资格时,长生居然毫无气感,一个博览群书、文章炼达的人一点气感都没有这是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所有长老为此事研究了很久,却没有研究出一个结果来,最终长生无缘进入内门,无缘长生之道。

带长生回来的那位长老,也就是长生亦师亦父的老师知道此事后,破关而出。为此事找内门八大长老理论了很久,但是长生无气感这是事实,任谁也不能徇私枉法,再后来也没有办法只为长生讨来了可以自由进入内门藏书楼的权利。自己由于强行破关而修炼失败,今生再无望晋升养气八重,遂下山游历了却不多的寿命。

长生却不知此事,那长老只告诉他不要灰心,有一些人到二十几岁才有气感,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厚积薄发,等到有气感那天一鸣惊人。

小兽却不是什么普通的阿猫阿狗,小兽是一只望天犼,天地所生,万物所养。不知过了多少年,直到长生来到横山书院第二年,与长生相识。小兽有的时候在长生那里留宿,有的时候回到它自己的小窝,但是每天早晨都要陪长生早读。

望天犼是一种天地异兽,其声若惊雷,有震天之能。其血可腐蚀万物,狮虎都避而不近。望天犼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每逢出现必是大乱将泯,盛世来临。早在七千年前,有大秦帝王嬴政得望天犼青睐,统一乱世,创建帝国,得万代伟业,号始皇帝。

横山书院始于大秦灭亡,大秦灭亡后,天下文人出世,横山祖师创建了横山书院,是天下文士修行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