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八章 行刑(2 / 2)

但是想让那些满洲兵乖乖的为自己卖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先降服豪格。这些人原本都是豪格的手下,只要豪格能够继续统帅他们,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了。若想让豪格归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和清人彻底的决裂,断了他的后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些事情。</p>

至于金励,他是汉人的叛徒,自然需要由汉人自己来杀。豪格只要杀掉了博洛,那么他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要知道博洛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满洲兵,他算起来也是清国的皇亲贵胄,饶余郡王阿巴泰的儿子。再加上多尔衮一直都想收拾豪格,如此一来,豪格更是退无可退了。</p>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今天校场中所有前来观礼的人都亲眼看见了豪格杀死博洛的全过程,这些人中说不得还会有鞑子的奸细。不出几日,这件事情就会尽人皆知,当然也会传进多尔衮和那些满清贵族的耳中。那些人知道后恐怕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支持豪格了,肯定都会倒戈相向。豪格,你已是孤家寡人一个,除了为我卖命外还能如何呢?</p>

萧毅的嘴角泛起一个得意的笑容,随即很快隐去。</p>

此时随着一阵阵的脚步声,校场中陆陆续续的被押进来几十个人。这些人都是身穿囚服,有的身带镣铐,有的只是被麻绳绑着,几十个人在点将台下一字儿排开。</p>

观礼席上的众人指着那些人犯,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表情不一。有的人脸上表情不定,有的人幸灾乐祸,大多数的人都是一脸愤然。</p>

这些人就是原本投降了鞑子的那些滁州官员以及协助鞑子奸细,企图偷袭城门放鞑子入城的孙家一干人犯。</p>

经过王效彦和徐华等人这些日子的甄别和审查,根据萧毅的指示,将所有人犯分成了三类:主动投降且为虎作伥,作恶多端的;虽降,但是为恶不重的;被迫投降,但是没有为恶的。</p>

“徐大人,你来宣判吧。”萧毅将手中的判词交给徐华。</p>

徐华知道萧毅这是在树立自己知州衙门的威严,也不推辞,点点头,接过判词走到点将台前大声念道:</p>

“兹有原滁州知州孙大年,推官马文兴……,商贾孙富贵等共二十三人投靠鞑子,助纣为虐。按照大明律当杀无赦。然总督萧大人仁慈爱民,本着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以上诸犯同罪不同罚,分别判处斩立决,绞刑,杖刑等。犯人家产一律充归府库。即刻行刑!”</p>

徐华的判词念完,观礼席上的众人又是小声议论起来。萧毅的判决是在是太轻了。这些人的罪名要是放到别人手中,那绝对都是死路一条,而且说不定还得是剐刑。可是萧毅却手段如此的柔和,这让很多人真的感觉不可思议。战场上杀人无数的萧大将军对这些犯人却是如此的仁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p>

萧毅则顾不上众人的议论。他这么做的原因固然有因为他以前的经历造成的影响,让他不忍心大开杀戒。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一味的靠杀人根本不是长久之计。这里边的很多人他们并不是真心想投降鞑子的,就是降了鞑子也不是都帮着鞑子做过坏事,欺负百姓的。很多人都是迫不得已的。他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钢刀威胁下还能够从容应对,昂然不惧。人性很多时候是经不住考验的,也不能去考验的。保证子民们不投敌的最根本的本法就是保证国家的永远强大。这才是王道。内圣外王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p>

而且如此一来,也有利于策反那些已经沦陷的州府的官员,对于第二条战线的开展是很有帮助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自己不能将路走死了。</p>

徐华宣判完毕之后,负责押送人犯的士兵们将那些要处以极刑的人犯又押到了早已搭建好的临时刑台上。那上面,裹着红色头巾,坦胸露乳,手提鬼头大刀的刽子手早已经是磨刀霍霍。</p>

死囚身上的镣铐被取了下来,一旁的士兵递给了他们每人碗壮行酒。有人啥都不说,接过碗一饮而尽。有人浑身颤抖,手如筛糠,碗中的酒都撒的差不多了。有人哭着喊着,大喊冤枉。也有人默然不语,形似呆痴。人之将死,形态各异。</p>

脖子后面插的那一个个写着“斩”的令箭被拔了出来,鬼头刀高高的抡起,又重重的落下,带起了一蓬蓬的血花。</p>

结实的绳套在眼前晃悠着,随即套进了脖项,不停的收紧,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犯人的身体悬空,四肢在空中挣扎,力气渐渐的消失,生命在快速的流逝,直到气息全无。</p>

儿臂粗壮的木杖重重的挥动着,随着一声声的惨叫,带起的是一片片的血肉。</p>

萧毅看着行刑台上的情景,淡淡的道:“做错事,站错队是要付出代价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