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史可法带着京营兵和粮草,亲自按临各地,调集卫所守备兵和丁壮,违者重处,这样才会如鞭子抽打一样,将那些卫所武官抽陀螺般的抽打着动起来……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底下得看太原和大同和宣府的守备了……”闵乾德忧心忡忡的道:“太原是巡抚蔡军门亲自镇守,还有晋王在,宁武关周遇吉周总兵打的很凶,但还是战败身死。闯逆在接下来会肃清太原四周,若下太原便继续北上攻打大同,再下宣府,京师西北两大军镇一败,侧翼洞开,南边又有刘芳亮威胁保定天津,京师南面道路断绝,险,太险了。”
闵元启平静的道:“一月份时朝议南迁,或是请皇太子南下监国,都是被皇上否了,当时局面已经大坏,皇上不下决心,这怪不得别人了。”
闵乾德皱眉看着这堂侄,心中有些不满,想要训斥,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来。李闯新年正旦在西安称帝,然后就誓师北上,连克连捷,到二月时打下汾州,蒲州,怀庆,地跨山西和河南两地,分兵四掠,兵锋已经可威胁山东和漕运,这时局面已经很是险恶,当时多次朝议,邸抄颁行天下,因为并没有大臣出面支持南迁,朝议俱是未决。
而奏请皇太子南下的事,直接是被皇帝本人给否决了。
用崇祯的话来说,朕料理天下十余年尚未功成,皇太子年纪小,他去南京能做什么?
在这种时候,皇帝还是害怕和猜忌,崇祯的性格偏激,刚愎,有急切暴燥的一面,就是所谓的刚毅严格,又有胆怯猜疑的一面,总是担心自己被臣下架空和利用。一旦有什么事情就喜欢诿过给部下,老实说,虽然皇帝御极十七年,但帝王心术和手腕,还是个没长大的熊孩子。只是这个熊孩子掌握着至高的权力,没有任何权力能约束皇帝,崇祯皇帝又刻忌寡恩,杀人如割草,皇帝浑然不把人命放在心上……
光是没担当,臣下好歹还敢出言献策,或爱杀人,但有担当,臣下照样敢在这样的皇帝手下搏取功名。
又心黑手辣,又没担当,哪个臣下敢给这样的皇帝真心效力?
崇祯一朝,特别到了末期之后,满朝文武敢说真话的,无非是黄道周和刘宗周这寥寥几个人,但这些人均是儒臣,一身本事都在儒学上,没有半点经世致用的本事,他们说话毫无意义,甚至说不到点子上。
到了十七年一月,李自成部已经打下宁武关,偏师也在河南打下好几个府兵锋进入河北。
这个时候崇祯却还是不敢自己说南迁,指望大臣出头,到十七年了,皇帝的脾气秉性哪个大臣不知道,谁会当这个出头鸟?
薛国观和陈新甲的遭遇在前,大臣们谁愿出这个头?
皇帝无人支持,自己又不便开口,再加上心存幻想,最终形成了眼下的局面。
至于不派皇太子南下,就是崇祯私心猜忌了,大位在前,至高权力的诱惑在前,崇祯不仅怀疑大臣,也怀疑自己的儿子。
若自己被困京师,群臣在南京拥皇太子监国,不肯出力勤王,坐视自己困死京城?
或是仿唐肃宗灵武故事,直接继位,把崇祯奉为太上皇帝,就算从京师南逃,权力尽失是必不可免了。
崇祯才三十四岁,哪愿就这样失去大位和权力?
这么一猜疑,皇太子最终未得南下,后来先被李自成俘虏,倒是被善待了,因为李自成认为君父无过,杀了大明很多亲王郡王的闯贼,对崇祯的几个儿子却是相当善待。
后来清军入城,仓促间皇太子等几个皇子落在清军手中,全部被秘密、处死,以斩首之刑将诸多皇子杀害。
崇祯一已之私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害了大明。
南明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若皇太子至南京,大义名份无可指摘,东林党和马士英不会在立帝之事上相争,江北四镇也没有机会以武力拥立,左良玉不会清君侧,不会爆发内战。
名实一统,南明抗争之心会比历史上要强烈的多,就算一时失利,剃发令一下,翻盘的机会就来了。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