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被教养嬷嬷折磨(2 / 2)

成国公道:“多亏皇上施行王政,与民休息,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城池才能繁华。不仅余杭,江河南北,都愈发繁荣昌盛。”

“好,好!”元贞帝连声道,“这就好。”百姓安居乐业,是对他最好的盖棺定论。

“这书留下,朕好好看看。”

钱明月下意识地说:“这只是手稿,哥哥还没写完,也,也没有别的本子。”糟了,说错话了!

成国公呵斥:“胡闹!”

钱明月怂怂地缩缩脖子。

元贞帝轻笑:“无碍,无碍!朕定好好好保存,看完了便命人送还府上。”

“嗯,这不是全本吧?其余部分也抄一份给朕。”

钱雩未完本的游记入了圣人的眼,这对钱家人来说,远比钱明月被定为太子妃更令人兴奋。

钱家成年男人集合起来,跟钱雩一起整理《余杭十年见闻录》书稿。

删除抨击时政的内容,留下少量感慨百姓生之多艰的,重点展示城市繁华、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元贞帝爱看游记的消息不胫而走,顷刻间传遍京城,人人都知道了钱雩的名字,以及他写的余杭见闻。

《余杭十年》付梓,京城纸贵;钱雩也有了一大批“粉丝”,其中不乏颇具盛名的才子与前途无量的青年官员。

钱雩实现了从功勋子孙到文化名流的跨越,此后,他不再研究科考,反而涉猎百家,游历四方,以写见闻录为业。

不少人效仿钱雩,开始写游记。游记体遂成潮流,其成就可比肩汉赋唐诗宋词。

钱雩出身簪缨世家,却以文学流芳百世,这是他的缘法,他的命运。

至于钱明月的缘法和命运——

徐皇后往成国公府派了教养嬷嬷:“皇后娘娘懿旨,钱二姑娘坤宁宫外席地而坐,失仪失礼,有损皇家体面,皇后娘娘慈悲恩典,不忍斥责,特命教养宫人教授皇室礼仪。”

把她骂了一通了还不忍斥责!去你大爷的!以后本姑娘住在坤宁宫,天天坐地上。

钱明月紧咬后牙槽,乖顺地跪下:“谢皇后娘娘恩典。”

教养嬷嬷都未嫁人,在深宫犹如囚笼里的困兽一般,都熬得心理阴暗扭曲了,得了皇后的暗示和刘姑姑的明示,可真让钱明月好生吃了一番苦头。

坐椅子只许坐半边,坐多了拿戒尺往屁股上抽。

走路不许抬头挺胸,要低头含胸,钱明月整个脊椎都在痛。

不按她们的规矩,竟拿戒尺往她胸上抽,手下意识地想护,又被几戒尺抽到手背上,痛得心脏直抽抽。

钱明月饭量大,教养嬷嬷却只准她吃小半碗饭。

她有午休的习惯,可是中午她们不让她睡。

半晌不困的时候,又打着训练她睡姿的名义,逼她躺下,可怜她前胸屁股都痛得要死,躺下哪里能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