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人的送亲队伍,除了几名随行的宫女和小黄门得以活命,余者皆被当场枭首。胡轸和五十名被削去双耳的西凉羌兵满脸是血,护送着董白的銮驾急匆匆返回洛阳向董卓报信去了。
同时永乐太后在邺城一事也不再是机密,马超趁机将蔡邕亲自起草的讨董檄文和自己起草的招贤令公布天下。以永乐太后的名义命人张贴到各州郡集市,讨董檄文写道:“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歼而已。
西凉董贼,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得免其罪。后获先帝器重,拜凉州刺史,封鳌乡侯。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尝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
方以卓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马超的招贤令写道:“乱贼纷起,烽火兵戈。先有阉党乱政,黄巾造反。后有地方割据,外戚横行,政令荒废。今有西凉董贼,身无尺寸之功,却生姓残暴,心怀篡逆,以臣废君,目无三纲。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横征暴敛,纵兵骄横,以至万民涂炭,朝纲失统,天下大乱。
余为汉臣,蒙先帝隆恩,当以振兴大汉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蹉跎岁月,扪心言志,吾常痛心疾首,恨己不才,怒己不争。然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振兴天下亦要尽天下人之力。超受先帝与永乐太后之托,当以匡扶大汉而鞠躬尽瘁,特邀天下英杰有志之士共助之!
昔姜太公出身钓叟,韩信有胯下之辱,陈胜王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吾今用人,不重德行,不重名节,亦不论门第,当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今观浩瀚之天下,风起云涌之大势,豪情壮志之大举,定能生鸣于天下,然,英侠可敢同行否?”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前往各州郡张贴檄文和招贤令的斥候都是提前动身,故此不到三曰时间,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荆州、徐州八州之地的重要郡县全部被人贴上了讨董檄文和招贤令,天下人趋之若惊。
这两张檄文所起到的作用可非比寻常。首先,永乐太后在邺城一事引起了极大的风波,如今天子、何后以及弘农王均被董卓所挟持,各地方州郡早已不受傀儡朝廷的控制。而此时永乐太后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再加上骠骑大将军马超,执金吾丁原,光禄大夫马曰磾,马超集团简直就相当于一个临时朝廷。
其次,这篇讨董檄文一发,先前马超与董卓联姻一事立刻被颠覆,马超从“小国贼”一跃成为“大忠臣”,名望更胜以往。
而最令天下人震动的就是篇招贤令,不仅言明了兴汉的志向,更提出“不重德行,不重名节,不论门第,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的用人方针。要知道这种用人制度在当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东汉选拔人才最重德行和门第,德行优,出身好的人极易被举孝廉,如此就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有德无才之人。
马超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不论门第,甚至可以不考虑德行,求才若渴之心有目共睹。不仅如此,还提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观点,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招贤令一发,立竿见影,当即就有不少英杰之士打算前往冀州投靠马超。另外冀,并两州政治稳定,民生富足,法度严谨,黑山贼和白波也相续被剿灭,相比之下无疑是一片难得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