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章、如果的事(11)(2 / 2)

第二天一早,马老爷子还真就早早起了床,微驼着背敲开了徒弟们的房门,叫她们起床练功。

“爆笑汇就要回归正轨了,咱们坤伶社也不能甘于落后!”老爷子催着两人洗漱收拾,跟在后面努力扬声念叨,“我觉得可以这样,从今天开始咱们加大训练的强度,从不同的戏目入手练习,等到轮场到你们的时候,尽可能的就排上这些戏目,也算是能有个最直观的检验!”

观众的反应,从来都是于演员而言最好的评判。

老爷子说的是,戚尧和潘雅欣,也从来不敢忘记这一点。

马老为自家徒弟们最新选的一出深度练习戏目,《汾河湾》。

同样是一出标准的传统戏目,又名《仁贵打雁》,故事自然是围绕着薛仁贵展开。

薛仁贵投军多年不归,妻柳迎春生子薛丁山,长大后每日打雁侍奉母亲。

薛仁贵在战场立功受爵后回乡探妻,行至汾河湾,恰好遇见薛丁山打雁,忽然猛虎奔至,薛仁贵急忙出手却不料误伤薛丁山,仓皇逃走。至寒窑后才知在汾河湾射死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儿子。

这样的故事背景自带悲伤气息,无论是薛仁贵的多年煎熬,还是儿子薛丁山尽孝多年却最终被父误杀,哪怕只是其中一件都足以令见者轻而易举肝肠寸断。

故事本身的加持,再加上演员们的现场表现,如若演员的表现足以让观众惊艳,那么这出老戏《汾河湾》,必将爆裂出全新的炸裂氛围,再一次成为梨园新流行!

这也正是老爷子的目的所在,戚尧和潘雅欣曾拜他师,如今归于马派门下,两相融合之后,必然需要更多段能够充分表明两人实力的代表段落出现,并且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想来,这一段都是再适合不过!

不配装挂,无需油彩,老爷子打板,两人张口便来。

潘雅欣饰柳迎春,引子引白:“儿夫投军无音信,母子寒窑受苦情!”

开口便是正旦的底蕴悠长,气息不绝,一瞬间将整出戏目的基调铺陈开去,悲伤气氛转眼蔓延。

老爷子板眼继续,暗自记下潘雅欣气口转换稍快的一个字,不去中断练习。

角色转变,戚尧饰演的娃娃生薛丁山开嗓,柳迎春一方的西皮原板直转摇板:“辞别母亲出窑门,汾河湾前把雁寻!”

和老生气嗓全然不同,“薛丁山”的声线更高扬几分,韵脚远比老生更短更脆。

紧随其后,戚尧立转老生摇板,薛仁贵上演:“催马来在汾河湾,见一顽童打弹玩。弹打南来当头雁,枪挑鱼儿水面翻......”

老生原本就是戚尧本修科目,一旦开腔自是瑕疵少到极其舒服,可也正因为过于舒服,倒是显得之前的娃娃生处有些刻意为之的年少活泼。

老爷子暗自记下,潘雅欣暂且不提,戚尧这里,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马派最为擅长的角色随时转换,在人物性格上的内心角色转换上,该是戚尧急需努力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