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投资非洲(2 / 2)

“那这家公司?”</p>

“出国了。”高扬有些无奈地摊手说:“一家设立在非洲的实验室,还有一家设立在印度的。”</p>

“哦。”</p>

大汉闻言有些悚然。</p>

就算他体重两百,浑身都是健硕肌肉,也觉得鸡皮疙瘩冒起来了。</p>

要是国内不在医药研发方面偏保守的话,估计国内一些偏远地区百姓肯定会遭难。</p>

这么一想,黑叔叔和阿三,也算是为咱遭难了!</p>

“国内出不了知名医药公司,可不仅仅是医药研发投入少,还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土壤。”高扬感慨地说:“欧美那么高的医疗技术,可是建立在白骨上面的……”</p>

大汉张了张嘴,叹了口气闷气:“一定能赶上的。”</p>

“等着吧!”</p>

高扬笑了笑摆手道。</p>

现阶段。</p>

国际医疗技术水准公认美利坚第一、不列颠排第二,华夏在这方面的名次已经得跌出十名开外了。</p>

主要原因是贡献不够!</p>

尖端医疗技术的探索,国内还存在道德困境,国外医生已经大步狂奔了……</p>

可谁能想到,短短六年后。</p>

号称医疗技术第一、第二的美英,在疫苗研发上让人啼笑皆非呢?</p>

其实,在集团投资医疗领域的时候,吴奇已经看出了国内医疗的巨大市场和潜力。</p>

国内每年毕业的医药学生数量是恐怖的!</p>

即使只有一部分人投入研发领域,这对于欧美单个国家都是天文数字……</p>

算平均,华夏人比不上欧美,但是论总量,欧美大概要加起来,才能来比一比吧?</p>

国内的药学研发除了起步晚之外,最后的临床试验才是最大的难点。</p>

做仿制药的公司,很难迈开这步子,想要进入医药领域的公司,却会为海外投资而挠头。</p>

</p>

能够做到这点的民营企业数量极少,而国有企业又自陷道德困境中。</p>

说实在的,吴奇在了解了国内医药研发资源后,对于国家培育了这么多人才却难以转化成商业成果,内心就有以天机集团以民营企业身份推动发展的想法。</p>

在印度和非洲的医院和实验室接连完成之后,玄武市的药学实验室还没有实验出药物来,就有好几家国资背景的药学实验室发来了合作邀请,委托天机集团的海外实验室进行最后一步的临床试验……</p>

国内的药学研发,虽然没有进入正循环,却也不再是以前万马齐喑的样子了。</p>

当然。</p>

这些车内的大汉不知道,车后的高扬没有听说,只是为这片大陆的厮杀有些烦躁。</p>

粗略一算,在埃及待了快五年了,高扬也有些审美疲劳了。</p>

近来。</p>

中东的IS也活跃起来,叙利亚地区的战火不断,倒是南北苏丹战火渐渐平息,南苏丹和北苏丹两个国家,似乎也不想这么互相仇杀了。</p>

国内农业公司在两地开辟了大片的农田牧场,苏丹海岸线上的喀土穆本不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湾,可现在却成天飘满了来自羊城、魔都、青岛的货轮,拉走了一艘艘压缩干牧草、过剩农产品,带来一船船的衣服、化肥、农机工业品。</p>

这两个刚刚分裂出的小国,居然成了华夏在非洲地区,进出口贸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p>

去年,两个国家发布的财政报告,显示当地的GDP以25%的年增长速度在增长!</p>

惊呆了一众附近的其他非洲国家。</p>

不过,这种奇迹也很难复制,比如当地的东非黑人,以及部分混血的阿拉伯族裔,比起懒散的西非黑人好得多,本地拥有农业种植经验和文化,当地的水文条件和土壤条件很好,两国分裂内战导致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外逃,华夏资本几乎没费力气地就进入当地并扎根,两地分裂之后战火也并未如预期绵延下去……</p>

这一个个有利条件拼凑在一起,创造了华夏最大的农业资本输出案例。</p>

近两年,华夏领导人去非洲访问,每次必去的就是这两个苏丹国了。</p>

沿海地区有百分之四十的奶牛,都要靠这两个国家的草料供应。</p>

大量的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都一股脑地涌入了国内市场……</p>

这让手上沾满血腥的高扬,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有意义。</p>

看着窗外倒退的景色,高扬怔怔的出神道。</p>

“唉,听说总部要开发远东,也许可以换一个地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