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走水路(2 / 2)

但是那玩意真不能出海啊。李佑无奈解释说道:“秦伯伯,海上多风险。楼船过于高大,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风浪就可能造成倾覆的危险。而且此处用蒙冲出海,也切记不可远离海岸线。一定要顺着海岸线行驶过去。不然真的有很大可能会出问题的。”

李世民拍板说道:“朕这就回宫,派人出海占城国。”

李世民走的是那么的迫不及待。秦琼呵呵一笑,满眼赞赏的看着李佑:“贤侄啊,若占城稻为真,天下黎民百姓都应承你这恩情啊。”

李佑对此也只是嘿嘿一笑。他的心思却已经飘去了美洲大陆。那里的物产极其丰富,很多很多农作物让人羡慕。

玉米,红薯,土豆,这三样高产农作物算是真正能解决高产的问题的作物。

后期中国人口暴涨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东西的传入,大概在明朝中后期吧。所以明朝后期人口就接近了两个亿。

到了清末民初,抗日时期。大家都知道,喊出的口号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

想一想在这些东西传入之前,中原人口多的时候也就七八千万人,一直没有突破过一个亿吧。就是因为这些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明朝后期人口就接近两亿了。这是比以翻反了一倍之多啊。

李佑还记得有人将人口暴增的功劳扣在清朝头上。他们认为,清朝是封建王朝时期,中国人口最多的时候,足足四万万人口。

对此李佑就只有呵呵了。很明显这个功劳和清朝没有半毛钱关系。明朝中后期引入土豆等农作物,明朝后期人口接近两个亿。到了清朝末年达到四个亿人口。这不是正常发展的吗?

就这件事情而言,清朝有什么作为吗?难道就因为明朝灭亡了。人口是在清朝时期达到四万万的,所以这个功劳就该给清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话题扯远了。不过不可否认。只有有了土豆这种切实的保证农作物。大唐人口才能迎来一个爆发期。而且要知道,现在人口多寡直接就与国力挂钩的。不要说现在了。就是为来,人口红利也是让一个国家飞速发展的契机。

秦琼交代了几句,让李佑他们继续练功,也离开了演武场。最后阴妃有些担忧的看着李佑:“佑儿,你要不休息两天吧。昨日你都晕了过去。为娘着实是很担忧你啊。”

“母妃放心,我好得很呢。之前不就说过吗?我头一天在累,睡一觉什么事都不会有的。放心吧。”

阴妃无奈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你自己当心。你父皇今日也是专程来看望你的。”

阴妃说道这些,看着李佑问道:“说到此,为娘倒是想要问问,你到底酿出了什么佳酿?昨晚你晕倒之后,应该就有人去通知了你父皇,但是你父皇那时候却已经喝醉了。现在才赶过来看望你。还有昨天晚上翼国公好像也喝醉了吧。”

说的旁边秦怀玉尴尬不已。阴妃怎么也算是一个贵客。这贵客进门,主人却已经喝醉了。这的确有些不好的样子。

李佑呵呵一笑:“母妃,儿臣这不是想要建造楚王府嘛!这佳酿就是儿臣的资金来源啊。为了建造一座好一些的楚王府。儿臣也只得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