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朝议,所有的人事任命,几乎都遵循了李轩的心意。</p>
他要在辅政大臣中获取一半的票数很困难,可要在廷议中,保障他与虞红裳的人选进入前三,却简单得多。</p>
不过李轩的吃相,肯定不能闹得这么难看。</p>
这个朝堂还需要几位辅政大臣的维持,李轩也需要团结朝野力量的绝大多数。</p>
无论是将几位辅政大臣架空,还是把他们驱出朝堂,都是等而下之的选择。</p>
作为大晋宰执,他必须调和阴阳,使群臣和衷共济,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而不是激化矛盾。</p>
像是王安石那样将政见不同的人直接予以贬斥,固然是简单痛快了,却使得前赵之后数百年都陷入党争,甚至是遗毒后世。</p>
所以这次朝会的目的,更多是为震慑。</p>
大家如果愿意坐下来好好谈,那就可以多分一点糖果。如果不愿意,那就撕破面皮,廷议中分高下。。</p>
也就在这次朝议之后,朝廷各方面的政务都顺畅了起来。</p>
李轩与诸位辅政大臣达成了默契,所有北直隶,南直隶与沿长江运河一带三品以上的人事,日后都由他一言而决。</p>
三品以下,吏部也需优先考虑他提出的人选。</p>
至于其余地域,李轩一概不问。</p>
他的改革重心,就集中在这些省份。</p>
李轩的想法是先在这些富裕的省份施行新政,等到成功之后,再全面铺开不迟。</p>
那些穷苦之地一来风气保守,二来经不起折腾。</p>
到七月二十六日,朝廷恩科如期开启。</p>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恩科的总裁官正是李轩,副总裁则是商弘,各房的同考官,也有近半之数是虞红裳参考李轩的意见任命。</p>
由于急缺官员,几位辅政大臣在一场朝会议论之后,又临时增加了录取的人数。</p>
这一科总数八百二十位进士,是大晋历年会试之最。</p>
让李轩宽慰的是,这次他对科举的改革,没有在朝中遭遇太大的阻力。</p>
至少八位辅政大臣,无一人反对增加算学科目。</p>
景泰帝知人善用,提拔的都是能臣干臣。</p>
只要有能力,哪怕是商弘,萧磁,高谷这样心向太后上皇的,他也能够容忍。</p>
景泰帝临死前任命的八位辅政大臣,更是无一庸臣,都知道算学的重要性。</p>
所以他们哪怕不公开支持,也不会正面反对。</p>
科举的结果也很喜人,此时的八股文章虽已遗毒于世,可在算学上下过功夫的学子还是有不少的。</p>
朝廷录取的八百进士,基本都娴熟掌握《九章算术》的所有数学知识。</p>
其中还有不少人研读过他的《格物》,试卷中不但逻辑分明,还将《格物》之理奉为圭臬。</p>
所以他们的名次大多都很靠前,基本都在二甲与三甲前列。</p>
李轩不是不知道其中有许多人是含有投机之意,可他无所谓。</p>
文章难以作假,这些人即便想要投他所好,也需真正领会了他的学问。</p>
那些虚浮于表面,试图鱼目混珠的,李轩一眼就能看出来。</p>
而能够通晓《格物》之理,又能在算学上有造诣的,甭管他们的人品如何,至少在政治敏感度方面很强,能力方面也可期待,都是可以使用的人才。</p>
而就在进入八月中旬的时候,李轩以部属王源为将,领四万新近编练的神机第三营,神机第四营为核心,加上蓟州与辽东十二万骑军征辽东。</p>
此时已临近冬季,辽东由于寒潮的关系,气温已经很低了。</p>
可九月出兵有一个好处,那些辽东的游牧部落需要过冬,位置基本都稳定了下来。</p>
李轩则在将士的御寒上额外下功夫,不但给每人都准备了两套棉衣,还特地弄来了大量的皮革,给所有将士准备了皮靴与手套。</p>
王源的用兵也势如风火雷霆,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横扫了整个辽东平原。</p>
此时辽东的女真部落,绝大多数都在蒙兀历次南侵中损失惨重。有些许保存了元气的部落,本身就倾向于大晋。</p>
故而王源大军所向,几乎一片披靡。气势如虹的收复了黄龙府(长春),会宁府(哈尔滨),直到木鲁罕山(鹤岗东北)而还。然后在更寒酷的天气到来之前,全军返回沈阳。</p>
此时更北面临近通古斯与库页岛的地域,虽然还没有恢复,不过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的精华地带,都已经掌握在大晋之手。</p>
剩余的那些北山女真与生女真等部,只需派出一些使者就可以平定。</p>
这些部落天高地远,大晋对他们也只有羁縻之力,实际管束不到他们。</p>
其中的许多部落,甚至还不知道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曾经失陷于蒙兀之手。</p>
他们也不会管南面的辽东平原是属于谁家,反正只是口头臣服,无论是臣服于蒙兀,还是臣服于大晋,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p>
而就在朝廷宣布重建‘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之日。朝廷上下都为之沸腾,群臣都振奋不已。</p>
王源这一次东征的战果其实不大,一路斩下的人头都不到千颗。</p>
可这是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晋第一次收服失地,意味着大晋的国力正在恢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