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桃花源记(2 / 2)

大晋狂人 旅团长 0 字 2020-11-16

“老伯,现在北地是秦国,南方为晋国,以淮水为界限。”冯雁解惑道。

“啊!秦朝复辟了?”老翁惊讶出声。

“哈哈……”众人一片大笑,爷爷摇了摇头细细说道:

“此秦国非彼秦国!只是国号相同罢了,北土的秦国是由氐族人建立的,与先秦不一样。”

“原来如此,想不到胡人也建立国家了!”

众人闻言,脸上均有愧色,本来是汉人的王朝,竟偏安于江南一域,大半国土被胡人占领了。

过了一会,陆续有菜肴端了上来,众人品尝后纷纷夸赞。冯雁也尝了几口,味道较为清淡,不过能品出其中的咸味。

“不外出,哪来的盐呢?”冯雁喃喃自语。

老翁似乎听到了冯雁的疑问,开口笑道:

“此地往西十余里有一片盐土地带,将盐土采集后多次过滤便成了卤盐,只是口感略微苦了些,不过村民多用醋布调味,再加以辅料,如此一来,苦味便清淡多了。”

“多谢指教。”冯雁真心佩服这些农人的智慧,不仅有日规计时,还能自己提取盐分。

拿了一个酒囊出来与老翁一家共饮,老翁与儿子品尝后纷纷又吐出来,酒精度数太高了,两人一时间无法适应。

老伯身边的老婆婆笑了笑,从一个瓷坛内也舀了一些自制的酒水出来,众人品尝后感觉酸甜可口,味道甚是不错。听老翁介绍,原来自制酒水是用黍米酿造的。

众人一时间甚为感叹,没想到如此封闭的环境样样都有,吃喝用度皆能自给自足。

老翁仔细探听了一下近百年来发生的事情,冯雁与众人皆据实相告。听完众人之言,老翁一家不禁感慨万千。

“老伯,可有出世的想法?”冯雁试探道。

“哎,全村二百余人在此过得倒也逍遥,实在没必要出去了。”

“嗯,言之有理。既然什么也不缺,还不如在此安居乐业。”冯雁点头称道。

……

宾主相谈甚欢,天色又暗了下来,老翁挽留之下,众人又在这个世外桃源之地借宿了一宿。

次日,众人兴趣盎然地在田间地头看了看,除了黍米、芋头、麦子、瓜果等农作物,还种有不少莼菜、茨菇、芥蓝、茭白、荠菜、蕨菜、蓬蒿、桑榆等蔬菜植物。其中,沿着溪水而上,还有一片池沼,里面养着不少食用之鱼。

“哎!以后养老甚是不错!”

“是啊,真乃人间仙境也!”

“亦为避世之最佳选择,无人侵扰,自耕自乐,实属美事也。”

……

到了午时,冯雁几人欲作辞行,谁知村民们非要请众人吃饭,绝非做作之感。

盛情之下,众人又混了一顿饭。

世外桃源之地距离牧场最起码有百多里之遥,午时出发,天黑前肯定到不了,无奈,只得再次停留,待明日再出行。

众人跟随老翁又去了几间茅舍参观,里面竟有妇人在织布。

因为种植有桑榆,因此村民们有部分人养殖桑蚕用来制作内衣,而外衣则是用细麻绳交织编制而成。

妇人们用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腰机)。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拿打纬木刀再打紧纬线,左手作投纬引线的姿态。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按照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三个方向运动。简单而言,就是织工席地而坐,以身体作机架,以两脚蹬着经轴,腰上缚着卷布轴,手提综杆,再投梭打纬,进行织布。

这种老式织机虽然看似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三个方向的运动,可以说,已经有了现代织布机的雏形。

对织布,冯雁一窍不通,但老翁在一旁讲解了一番,众人才明白了些。

看完织布,众人又参观了其他几件茅舍,分别都是作坊的样子,有的酿制酒水,有的从盐土过滤和蒸煮盐分,还有用泥土烧制瓷碗,在一间较大的草屋,还有各种炊具,分别为鼎、镬、甑、甗、鬲等。

炊具分为陶制、青铜制两类,不过以陶制居多。

鼎,青铜制作,鼎腹呈圆形,下有三足。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镬(豁),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很像,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

甑(曾),是蒸饭的用具,类似蒸笼、笼屉,陶制,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甗(檐),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也是陶制。

鬲(隔),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看着这些古老的器物,冯雁真有抢夺过来的冲动,如果放到后世,指不定又

能拍卖个好价钱!

“哎,自己的商人秉性真的要改改了。”冯雁暗自腹诽。

次日早晨,冯雁率众人与村民告别,全村二百多号人全围拢了过来,并送上不少农物和吃食,这让众人很是难为情了半天。

临行之际,老翁多次告诫,不足为外人道也,众人当即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