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踏别故土 跨海留学(1 / 2)

 2008年9月4号,天气晴,炽阳当头,万里无云,微微海风略带咸涩吹过威海卫港口。今天是林子裔从威海卫港口乘船出发去棒子国留学的日子,距离林子裔拿到棒子国光州大学校入学通知书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

林子裔是很不想去棒子国留学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棒子国的自以为大,更是因为就这么去棒子国留学,就好像他林子裔是个懦夫在逃避高考的失利。

一年前,高考落榜的林子裔在老爸老妈的“威逼利诱”下,勉强同意了去棒子国留学的意见,不情不愿的在当地的一家职业学校参加棒子语预科班学习。

林子裔的高考的确是失利落榜了,但这并不能打消他作为一名“熬”过高三“魔鬼训练营”,“挤”过高考“独木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中毕业生在职业学校学生中的优越感。

凭借这份优越感,林子裔与原预科班职业学校的学生彻底的格格不入了,没有语言天分的他在这预科班只能拿着棒子语课本自学。当然预科班是有棒子语老师的,但这个所谓的老师也只是个摆设罢了,除了带着学生聊天,剩下的就是放放棒子剧、棒子电影。

即便如此,林子裔依然凭着自学的棒子语和毫无畏惧的心理素质,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拿到了棒子国光州大学校的入学通知书。

光州大学校是棒子国较早期成立的私立大学,已有近30年的历史。学校落于棒子国西南部全罗南道腹地的棒子国第六大城市,被落崖的卢大统领命名为棒子国“文化艺术之都”的光州广域市。华夏国教育部在第四批公开的承认海外大学学历的名单中就有光州大学校,是比较受欢迎的棒子国大学。

林子裔拖着上台阶时磕坏轮子的笨重行李箱,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冲安检外的父母挥手告别,跟同学一起踏上了将承载他们跨海远行的“新金桥2号”。

“新金桥2号”是艘老客货滚船了,斑驳着锈迹的白色船体上,用蓝色的华夏文和棒子文标记着船的名字,船尾上悬挂着棒子国的太极旗表明了船的国籍。虽然与发动机舱之间隔着货舱,但浓浓的燃油气味依旧弥漫了客舱,林子裔预定的就是“新金桥2号”三楼八人室客舱中的一个上铺。

威海卫港口的通关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那些提前到达客舱安置好行李的靠着两国间“背货”讨生活的“室友”们开始准备晚饭。晚饭无非是从家里带来的饼、煮鸡蛋、包子或者泡面之类,一时间混合了燃油气味的各种味道扑面而至,林子裔也感觉到饿了。

船上的餐厅在二楼,是一个简陋的小屋子,提供简单的韩国料理。林子裔花了20块的华夏币买了一份海带汤、三块鸡蛋卷、一份米饭,就着免费的泡菜凑合了一顿晚餐。

“难怪“室友”们自带晚饭,船上的饭又贵又难吃!”林子裔不满的嘀咕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