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2 / 2)

虎吼 九城君 5508 字 2019-09-10

博尔术在得知情况之后,立刻带着自己的亲兵前往安息军营要人,然而博尔术拒不承认此事,反而怪罪博尔术无礼取闹,破坏联盟,再加上博尔术没有明确的证据标明自己的妻子在安息军营中,最终使得赶来调停的董斌不得不斥退博尔术,并向波鲁士道歉,这一举动让异族人倍感屈辱。

然而事情还没完结,当晚在离安息军营不远处的草地上异族的斥候兵发现博尔术妻子的尸体,尸体**,有奸淫的迹象,而且手中握有波鲁士的随身玉饰。在得到了妻子遇害的消息之后,博尔术立刻召集兵马准备为妻子报仇,而得到消息的董斌毫不犹豫的解除了博尔术的兵权,将其软禁在家中,可是当他第二天准备去劝慰博尔术的时候,博尔术已经在数个时辰前羞愤自尽。

整个事件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董斌和波鲁士,在异族中间开始流传了薰斌利用自己麾下大将的妻子来讨好波鲁士的谣言,更有甚者谣传董斌的妻子关月经常出入波鲁士的军营,靠着美色诱使波鲁士支援董斌。一时间薰斌的声望跌落到了谷底,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他的统治,但却已经使得他如同磐石一般的地基上面出现了裂痕,逼得董斌不得不接连发动进攻,用战争来转移民众和军方的视线,平白在一次次无意义的战斗中消耗自身的战力。

其实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不关波鲁士的事情,波鲁士虽然为人好色,但他也非常有政治和军事头脑,否则他也不可能单独统领数十万人马远征东方。做为联军统帅的一员,他很清楚联军的团结意味着什么,又怎么可能去做出这种危害联军团结的事情呢?更何况博尔术的妻子虽然漂亮,但波鲁士的随营侍妾中比她漂亮的女人多的是,当初之所以掳劫异族民女,主要是想要尝个鲜。

然而也就是这种不端的行为给了段虎空子,段虎将暗中对付北疆叛军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已经是萨满教大祭司的长空婉如,让其随时注意异族联军的一举一动。萨满教经过长空婉如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而她更是被异族人视为了吉祥天女的化身,成为了异族人的精神领袖,其影响力不单单只是在民间,就连叛军的军队中也被渗透了进去。薰斌虽然知道长空婉如的存在,但也不敢轻易的抵触

上长空婉如也从未发表过任何不利于董斌的言论,从斌开始对长空婉如掉以轻心来。

在长空婉如接到了段虎的王令之后,她便开始积极的破坏联军的合作,暗中指使信徒将安息、吠陀援军对地方民众的破坏,加以十倍百倍的放大,谣传出去,使得联军开始出现了不和的现象,至于波鲁士事件也只是长空婉如耍弄的手段之一。其实董斌很聪明,也很睿智,他一听事情经过就觉得此事应该与波鲁士无关,所以才会让博尔术退下,准备抽调人手彻查此事。然而事情发展得太过迅速,当晚就发现了博尔术妻子的尸体,博尔术开始调兵准备报仇,董斌又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决定,撤销了博尔术的军权,并且准备第二天亲自劝说博尔术。然而长空婉如的手比他要快多了,当晚便亲自潜入了博尔术的家中,将博尔术击毙,并伪装成羞愤自尽的样子,令到事件扩大,然后故意散播谣言,令到董斌自乱阵脚,从而波及到了阿术那一边。

虽然阿术这边的军队也因为波鲁士事件,开始对和自己搭配的吠陀援军有了抵触的心理,可是因为吠陀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所以这种抵触心理并不算很大。吠陀军对于长空婉如来说,就像是一只大乌龟似的,实在无从下手。组成吠陀军的人主要是难驮,也就是僧兵,这些人全部都是吠陀国教婆门教中的最忠实教徒,他们有着坚实的信仰,坚修苦行,对于世俗的**和权力极为单薄,来北疆就是为了寻死。因为婆门教的大德圣主告诉他们这是一场圣战,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人将会削去所有业报,进入极乐境界,这也就是吠陀援军作战极为勇猛,悍不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这样一个信仰坚定的军队使得长空婉如完全没有下手的可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信仰都是如此单纯而坚定,对于吠陀国内却有着不少漏洞可以钻。贾渊之子贾晋和林重师之子林凡以弱冠之龄通过了学院的考核,被段虎破格编入了谋臣之列,给了他们一个军机行走的差事,随他们的父亲处理政务,主要是负责在军机处整理吠陀的情报。在众多的情报中,他们二人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小的事情,吠陀国王最宠爱的王妃生下了一名男婴,取名帝因罗,意思为万王之王。

若单单是吠陀王妃生了一个儿子,并没有什么,但是他亲自取得这个名字却极有蹊跷,因为在吠陀大王子领兵出征北疆的时候,吠陀国王许下诺言,只要王子得胜归来,便会将王位传于他。然而现在却有给一个新生婴儿取了一个万王之王的名字,而且这个婴儿的小舅又是当朝国相兼兵马总统帅,那么事情有不像是情报上说的那样简单了。于是乎贾晋和林凡两人自己想了一个离间计,越级上报给段虎,请求批准执行,段虎看过之后,没有修改一个字,便将其发给了长空婉如,让其依照上面的计策执行。

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内,吠陀小王子的名字便传遍了整个北疆,长空婉如非常巧妙的没有制造任何谣言,而是用帝因罗这个名字的意思,勾起吠陀援军统帅的大王子无限遐想,最终迫使他不得不放下北疆的战事,回吠陀一趟。然而大王子的这一突然回国,正好给了吠陀国相一个借口,造谣说大王子想要趁着国内大军大部分都开往北疆之际,回来召集婆门教信徒造反。

在吠陀,婆门教和吠陀王族之间的皇权和教权之争由来已久,谁都不服谁,而大王子却是一个教权皇权合而为一的契机,因为当时吠陀大王子出身的时候,婆门教大德圣主就说大王子是大威势神人降世,将来会成为婆门教的领袖,完成拯救世间的任务。这样一来就使得吠陀大王子从一开始便已经得到了婆门教的教权,然而婆门教不断的为大王子造势,使得他在民间的威望越来越高,通过民间舆论,逼迫吠陀国王将皇权传给大王子。即便是这次吠陀派兵出征北疆,也是受到了婆门教的推动,想要大王子在战争中,获得更高的军功,以得到吠陀各级将领的支持,从而让其顺利登上王位,完成最终的政教合一。

婆门教的这些举动虽然做得非常隐密,但吠陀国王也并非不知,不过因为他也同样希望政教合一,同时也很喜欢这个大王子,所以就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这次大王子突然回国,而且回国之后没有立刻到都城来,反而去了婆门教的总部所在城市,再加上身旁有人刻意造谣,使得他愈发的相信婆门教有什么阴谋。于是他立刻下令解除了大王子的兵权,并且派人快马前往北疆接管了吠陀援军,同时派出军队围住了婆门教所在的山城,将大王子抓了起来。这一举措,使得婆门教和吠陀王族之间积累了千百年的冲突开始爆发出来,吠陀国内乱象也开始显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