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哪里冒出来的大佬?(1 / 2)

 熬夜当然不是一个好习惯。

但当时间紧张的时候,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创作,却是一件效率很高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白天难免会被各种事情打扰,晚上则不然。

脑子里已经有了完整的想法,剩下的只是实现和逐步完善,江烨的进展很快。

当他从电脑前抬起头来时,墙上的时钟正好指向凌晨五点。

江烨戴起耳机,把整段音乐从头到尾听了一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还有瑕疵,不过不重要。

有了这个小样,其他音乐音效就能以此为基础去创作去选择,会很快。

伸了个懒腰,江烨发现自己并不困。

从创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让他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要不要继续呢?

这时江烨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事,却又想不起来。

这种感觉,很是让人抓狂。

一定是忘记了什么。

江烨去卫生间里洗了把脸,看着镜中的自己,终于想起来被他遗忘的事。

他用手机打开微博。

果然,在他发的第二条博下面,全是各种各样“坐等”的评论和转发。

有说他不自量力口出狂言的,有讥讽他害怕不敢露头的,有等着看好戏的,有嘲笑他是纸老虎的……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邹肃的粉丝养精蓄锐,这些留言以吃瓜路人为主。

不过,没几个人真正看好他。

各种留言在晚上七八点的时候达到了高峰,之后热度便逐渐消退。

网络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新鲜事,他不过是其中一件罢了。

江烨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在留言里发现了几条真情实感期待他的。

他并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他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有热度也好,被关注也罢,都不是他发博的目的。

就像他现在做的事,不是为了打脸谁,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只是想到了,自然就去做。

邹肃那个串烧视频,他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浑身不自在。

就像一个语文老师看见学生的错别字会难受,非得改过来才舒坦。

串烧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衔接过于生硬。

对江烨来说,这不是什么瑕疵,而是一个白色光滑的盘子上放了一坨屎,如此显而易见又让人难以忍受。

他再次打开FL,将那八首歌的音频都导进去,开始串烧编曲。

刚完成一项满意的音乐作品,这个时候他是最佳状态。

从听见这首串烧起,江烨对音乐的本能就已经把旋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会儿是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创作难吗?

很难。

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得门而入。

但对极少数天资卓越的人来说,不难。

有些人写一首歌需要耗尽心血,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有可能。

还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

有些人灵感来了,甚至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

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

是天堑、是鸿沟。

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