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回 再进九里山(1 / 2)

 “报将军!芒砀山魏军大营已被我军攻破!”

随着雷鸣的一声呼喊,所有残存的魏军都渐渐停止了抵抗……

是啊!作为一个普通士兵,谁会为了一场必输的战斗而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呢?还不如投降的好,起码能保住性命,这是人之常情……

很快,战斗结束了,望望日头,这场战斗不过持续了半个时辰左右,便已经取得了完完全全的胜利。()

这番激战,我方士卒大约折损只有四百余人,而对方伤亡约有三千之中,一千余魏兵望风请降,这样一来,我方的兵力不降反升,这让我感到很是满意。

正在进一步打扫战场之中,被我安排留守在本方营寨的其中一名士卒神色匆匆地上山而来,对我说道:“将军!丞相又有军令传来!”

我冲他点点头,道:“快快说来!”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念道:“今探知魏帝曹芳正在九里山附近的甄城暂作居住,令魏延部攻下芒砀山后,不做任何休息,火速赶往九里山,继续攻击!形成对司马懿所部及曹芳的包围之势!”

我道:“我知道了,回去招呼兄弟,火速行军,不得有误!”

……

九里山,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环南侧,又名九凝山,高一百三十四米,面积百余公顷,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头随物象形,至西向东依次为象山、宝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龟山、看花山、杨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东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

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尤为重要。在几千年的战争岁月里,九里山发挥了抵御强敌、固守家园的重要作用。历代进攻和坚守徐州的战斗大多是在九里山前展开的。《水浒传》中的一首歌谣唱到:“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战略作用。

公元前二〇五年,刘邦联合韩、魏等诸侯军队五十六万人,东向伐楚,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后,亲率三万精兵南下回击,在九里山前大败汉军,夺回彭城(项羽不愧是战神,三万打得五十六万溃不成军)。刘邦弃甲奔逃时只有几十名将士跟随。连老父亲也丢在半路上了。唐代,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与徐州感华军节度使时溥发生冲突,相战九里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