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李世民立刻拍案否决。“开垦的荒地归谁?如果归百姓所有的话以后怎么管理?”
在古代没有百姓会去开垦荒地,除非你住在人都进不去的深山老林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就能解释为什么百姓们不去开垦荒地,因为开垦出来也不是你的。如果抛开归属问题不谈也极少有人去开垦,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发展之后现阶段能开垦的肥沃土地基本都已经开垦完了,再去开垦也都是肥力较差的贫瘠之地,对于百姓们来说根本入不敷出。
唐朝的田地问题比较复杂,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上到王爷皇子,下到官员贵族,所有的分封都是食邑而不是直接封地,这就代表着你只能够对这些田地收取佃租而不能随意处置这些土地。正是因为唐朝这吸取了包括前隋在内多个朝代的教训而总结出的封赏制度才给了姜云明机会,不然的话他也能把新粮和书籍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
“我们鼓励农户们开垦荒地并且开垦出来的荒地免税两年,各个州县统计之后按照荒地的面积给农户们发放新粮的种子,但是最后收获的新粮必须上缴朝廷,朝廷用小麦和大米等粮食按照荒地面积发放给上缴新粮的农户们保证他们一年的食用粮。”
其实姜云明提出来的总结下来都是空画大饼,当然好处是肯定有的,只是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大而已。
“开垦出来的荒地第一年只能种一季土豆,之后可能连小麦都来不及下种了,而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再给农户们分发更加高产的红薯种子。一季土豆,一季红薯,连着两季种的都是高产且耗地力的粮种,这样一来新开垦的荒地基本就算是废了,在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即便是用上堆粪池的粪肥估计也要两年才能养回来,而那时免税期已经过了。”姜云明要尽量画出最大的饼来激发人们开垦荒地的热情,这样子大唐以后才不会因为新粮的废地导致无地可种。
“第一年没有赋税和佃租,而土豆和红薯本就是高产的粮种,朝廷即便是以三比一甚至是四比一的比例兑换也会让百姓们得到远超常年的粮食,百姓们手中的粮食多了最终都会流入市场,那时我们再把收上来的红薯除去留种之外都做成云明所说的两种吃食,这样就会让百姓们形成用不多的土地种植红薯保证自己一家一年的果腹,而剩下的土地用来种植相对较贵的小麦等粮食。”姜云明为了不让大唐人民只种红薯也是费尽了心思,而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形成价格差异来确保小麦等旧粮种的种植量。
“等到前面所说的都达到了的时候朝廷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也树立起来了,那时候的百姓们就不会轻易相信世家的煽动了,而那时就是我们推出书籍的时候。”姜云明也想过直接把造价便宜的书直接拿出来,但是世家的影响力太大了,而且百姓们在吃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有几人还会去学习?所以就只能先解决百姓们的温饱问题之后再把书拿出来。
“可是如果世家在背后阻挠甚至是暗地里动手脚的话该怎么办?”姜云明说的几条计策李世民是认可的,但是新书籍推广的过程必定会遇到世家的阻挠。
“这个就简单了。”老丈人认为最难的地方姜云明反而觉得简单。“舆论,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武器。”
“舆论?”
“新纸造价低廉,我们再用印刷术把世家可能会做出的‘恶行’印在纸上,以世家的所在地为中心分发给百姓们,您觉得到时候百姓们是会相信给了他们新粮种子的朝廷呢?还是会相信那个阻挠他们读书的世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