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养生交流岳麓书院(一)(2 / 2)

天华玄缘 奇缘佛海 0 字 2021-07-02

林梦娇上下打量着玉玲珑和飘雪,嘴角动了动,想说什么没有说出什么来,倒是玉玲珑伸出了手,自我介绍:“我叫玉玲珑,这次活动还请林小姐多多照顾了。”

“我会让大家在旅游中,感受到快乐的。”林梦娇握了握玉玲珑的手,朝着飘雪笑了笑。

孙玉成一会把事情安排好了,并事先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面黄色的小旗,让组长举着,以免大家走散了,而整个团队不知道从哪里借来的一面杏黄色的龙旗,让国强举着,当国强举着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时,飘雪看见了,趴在玉玲珑的肩上,忍不住偷偷地笑着。

等团队走到玉玲珑这里时,孙玉成向林梦娇说道:“我们可以开始了!”林梦娇找了一个稍微高点的地方站好了,手里拿着扩音器,音量有所调高:“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走。”林梦娇带着大家来到了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大家随着林梦娇手指的方向看到了那块“千年学府”的匾额。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林梦娇带领着大家通过了岳麓书院的前门,来到了一座高台的前面站定了。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明天大家可以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那也是一种格外美丽的景色。”

玉玲珑听到这里,拉了拉飘雪的衣袖,悄声说:“明天早晨我们去看,好吗?”飘雪点了点头,眼睛滴溜溜转着,四处看着。

林梦娇让整个团队在赫曦台停留了半个小时,大家都陆陆续续地走上赫曦台参观着,因为已经是下午了,加上这里不是岳麓山顶,自然就看不到太阳了。

半个小时以后大家,林梦娇集he了大家,沿着中轴线,朝着岳麓书院的大门进发。

“现在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的“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大家听完林梦娇的讲解,这才知道,惟楚有材的典故原来是出自岳麓书院,玉玲珑感觉到这岳麓书院的文化是那么的源远流长。

林梦娇继续在前面引导着:“请大家可以在大门前拍照留念,给大家还是三十分钟的时间,三十分钟以后,我们继续参观岳麓书院的二门。”

“我们今天的活动时间是安排到了几点?”玉玲珑问着和她走在一起的柳如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