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矿(2 / 2)

等到了矿井,大家又傻了,大木架子上吊着那些铁轮子,长长的绳子在轮子上绕来绕去再通到井下,进到里面,绳子上安着一个个竹筐,几个洋学生和华工铲起原煤装满竹筐,一拉吊着的铜铃,外面有人摇动一架大绞盘,嗬!那一筐筐煤炭晃晃悠悠的被绳子吊了出来,到上面一翻个,里面的煤哗啦一下子,倒下来,下面有推车接着。这一筐倒完,后面的又上来了,空筐又回到了井下,循环往复,而且大绞盘推起来还不费力,这要是拴上牲口,那不就更好了?

这可好!不像以前似的,叼着冒着黑烟的油灯把一筐筐用手稿刨下的原煤,爬着拖出洞来。现在可以直着腰,头上顶着小矿灯,抡着大板锹,把煤装进筐里就行了,这以后不用镐头用铁锹啦?

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矿工的好日子眼见就到了?

叶根生和老板商量合股开矿,老板以矿井入股,工业局以技术入股,老板刚还对这矿灯、炮药、滑轮的价格担心,这下明白了,小算盘在心里一鼓捣:使用打眼放炮的方式采煤,使用滑轮组提取,使得开采量增加了几十倍,而人工只需要一半不到,剩下的人手又可以开新矿,产量更大了。按照叶公子的说法,自己的收入比原来增加几倍,又不用操心管工人。这好事也太……?

过这村没这店儿,合同马上签了,工业局的华工机师和熟练工人进了厂,同时培训矿场的工人。

眼见得运出的煤在外面堆积如山,老板这个乐。嘿!老板来了神,跑到炼铁厂,又跑回来。在车马行租下了一多半的驴车、牛车,又到山口洋码头招了几十个刚下船的劳工。几天后,竟拉起了一支运煤队,专门负责往铁厂运送煤炭。

正在铁厂张罗建大炼铁炉的叶公子见了笑道:“怎么样也拦不住您发财!”

老板从第一辆车上蹦下来,“还是托您的福!哈哈!”

随后的几个煤矿也采取了相同的改进方法,并采用同样的技术入股的方式,改进了几个矿的生产,又收购所有的产量,保证了原料供应,年底还有矿上的分红。使得炼焦厂有原料保证,在高炉平炉建成之前,进一步又保证了各铁工作坊的原料。

如果没有煤的大量采用,没有煤的热能对于太阳能的替代,工业革命其实就根本谈不上是一场真正的革命。煤炭并不是什么新的能源。还在18世纪,煤炭就已经取代木材成为主要的燃料。原因很简单,此前几个世纪的工业生产以及家庭取暖,使欧洲的木材资源日渐枯竭。到1750年,木材的枯竭已经成为工业增长致命的瓶颈。而英国长期以来就极为饱受木材匮乏的困扰,所以早在16世纪,英国就鼓励用煤,并一直关心采煤技术。蒸气机的利用,无非是利用它来转换能源,使得煤炭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以使高能耗工业转化为低能耗工业。

英国到1800年时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更明确地说,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煤炭产量占当时世界的90%。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铁已丰富和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跨入了钢铁时代。

英国的英国之所以偏偏能做到这一点,则完全是由于偶然,或者直率地说就是由于运气而已。这是因为英国的地理地貌特征其实就相当于“欧洲的山西”,而且其煤炭储备状态比山西更为特殊:英国存在大量的地表煤。这就是工业革命不产生于法国,不产生于荷兰,更没有产生于中国的根本原因,恐怕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更进一步说,18世纪末,英国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这个国家陷入到燃料严重短缺中,煤是天然的燃料,这也是英国发展用煤的根本动力所在。尽管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江南地区同样存在燃料短缺的问题,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中国广大的南方并不产煤,而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区江南和东南沿海更是处在一个严重的“贫煤带”上。

工业革命发生的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使得中国、法国、荷兰、美丽国在19世纪没有发展起大规模的采煤业,恰恰就是成本和收益的考量。

恰恰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既然法国不存在英国那样严重的木材匮乏问题,以昂贵的代价生产出劣质铁制品就没有意义,所以,法国不用煤炭,恰恰从经济学上说,是一种正当的反应。

在大量地表煤的开采过后,英国举国上下不得不进行深层掘煤,使得矿坑排水问题日益变得突出,工业革命的另外一个伟大标志――蒸汽机的最初用途就是为了排水,而不是节省能源。最初的蒸气排水机效率极低,当年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过的鲁迅所谈到的:蒸气抽水机排水后挖出的煤,正好够机器本身的燃料消耗。但是,在英国,这种现象却成为例外,因为蒸气排水机就在煤矿巷道里,所以煤的损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1825年,在英北一个叫达勒姆的黑煤窑里,一个至今尚不知名的黑窑工劳动者,却竟然对英国工业革命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为他为了省力,别出心裁的将蒸气抽水机用于推动从矿井到7英里外的运煤码头的矿车上。这才是一项推动世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的真正开始,这部矿车是铁路机车的雏形,到1850年,英国的铁路已经超过了23000英里。

欧洲科学技术自漫长的16世纪就开始领先的神话,完全是真正的YY,基本上和贺公子原来那个时代的棒棒国心态才有一拼。至18世纪,欧洲关于自然的知识还基本垄断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19世纪才开始的机器对于人类劳动的排斥和替代,其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劳动力价格的迅速上涨,而这是大量美洲白银流入欧洲和亚洲之后所导致的不同结果造成的:大量白银流入亚洲和中国促进了中国生产和贸易的增长,这些白银被繁荣的中国经济消化了,而在欧洲情况恰好相反,货币过剩造成了价格革命,其中劳动力价格自然被抬高了。通俗地说,这就是使“雇人”变得非常昂贵,它促进了以机器代替人力以节约成本,从而划出了欧洲的资本密集型和亚洲的劳动密集型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时,和中国一样,兰芳面对的只是领先不到半个世纪的世界先进技术,而正在技术进一步转型的徘徊时期,兰芳必须抓住这个稍纵即失的机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