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武分制之道(2 / 2)

所以,如果不能保证军队对大明皇室的忠诚,他宁可大明军队都不能打。

毕竟卫所军有再不堪,这些卫所军官的富贵荣华都是因为他们祖上经历过开国,靖难能诸多大战,妥妥的功臣之后,大明皇帝的基本盘。

嘉靖问道:“各地改卫设县,改卫所为营兵,这些我都知道了。只是在中枢该怎么办?周卿可有什么想法?”

周梦臣听嘉靖问起了中枢的问题,他心中更是欢喜非常。说道:“陛下,臣以为当重新整顿五军都督府,或者将五军都督府改回枢密院。由勋臣提点。天下各军包括京营在内,都要隶属于枢密院,枢密院主官为勋臣,副官当为文官。主官军队庶务。今后军中从营官开始,必有一文官作为佐贰。掌管粮草,后勤,记功等事,在兵部与枢密院双重领导之下。一省总兵,下辖数参将,因为各地问题不同,一参将下多则数营,少则一营,”

“只是文贵武贱,非社稷之福。臣以为武勋之所以贱,并非文官有意压制,实在是武勋无能。如朔州伯,云中伯,东海伯等赫赫名将,纵然臣也不敢轻之。何况其他文官。臣以为勋贵领兵,乃国家之正途,但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世袭罔顾乃是国家恩典。然即便是太祖与成祖也没有想过,让勋贵之后,世代领兵。定然是能者留,不能者去。”

嘉靖感叹一声,说道:“还是卿有大局观。”

如果周梦臣提文官全面接管军队,嘉靖是决计不会同意的。因为他没有安全感。而且虽然也兵部尚书总管戎政,管理京营。但是京营的根基其实还是爱勋贵手中的。

这些勋贵纵然无能。但在嘉靖看来,也是比文官可信。毕竟嘉靖在文官手中吃了不少亏。不管是杨廷和,还是徐阶。而今嘉靖之所以觉得徐阶麻烦,不就是徐阶一方面滑不溜秋,找不到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徐阶聚集大多少士林主流舆论,让自己成为士大夫的集团意见的化身,这让嘉靖很是不舒服,也不能轻易下手。

如果让军队也让文官完全掌握了,那对嘉靖来说,简直是一个灾难。是嘉靖绝对不允许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军队失去控制是多恐怖。看着崇祯就行了。崇祯十七年,就是军队失去控制的十七年。

经历过左顺门之变的嘉靖比他的儿孙们强太多了,他才知道,舆论什么都是虚的。刀枪才是真的。数百人扣阙,够严重吧。但是一顿大棒,就什么事情没有了。

如果文官完全掌控军队,那就不是一顿大棒能解决的了。

不过,嘉靖依然有一些疑惑。他也承认周梦臣说得对。大明勋贵,不管是开国勋贵,还是靖难勋贵,一个个都不行了,丰国公父子固然比较有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周梦臣的帮助。很多事情也做不出来的。

用新勋贵代替旧勋贵。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这些新勋贵都是周梦臣的旧部,那岂不是让周梦臣掌握军队了,这还了得。

嘉靖问道;“周卿,你以为朔州伯,云中伯,等几位大将可堪大任乎?”

周梦臣很明白其中忌讳之处,说道:“陛下,朝廷自有制度,此中非臣可以说的。只是,陛下问了。臣也不得不一言,臣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陛下只要愿意简拔人才,又何惧朝廷没有人才?”

“臣在大同开大同书院,有武学一科,这几年臣会有相当一部分将领都是出于大同书院。这些人都读圣贤书,知道圣人大义,又精通兵法。良家子出身。乃是朝廷可以信赖的人才。”

“臣以为,陛下可以重建武学。只要陛下愿意为山长,则天下将领都是陛下之门生。而且臣有一言也不吐不快。天家嫁女。屡出事故,以至于为天下笑,臣以为不如嫁给武学之中,得力的将领。为帝室之屏障,也当为公主之良媒。只是宫中一些礼节,也当有所简易。”

大明朝的公主是最为可怜的。出身最富贵的家族,却只能嫁给非主流的人士。毕竟大明的主流就是当官。就是读书人。但是大明读书人是最不可能娶公主。这意味终结了自己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