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挖掘人才(1 / 2)

伊拉克风云 fratal 3467 字 2019-08-14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五言杂诗》。

刘明接到哈纳迪·阿齐兹的电话后颇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感觉自己的话已经足够打动那位公主殿下了。为什么卡熙娜会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咱们的库赛将军百思不得其解。

他这个感情上的菜鸟哪里明白,若是他的信上只写第一句话,那么卡熙娜感动之后,再让哈纳迪·阿齐兹提出要求,卡熙娜肯定会认真替他去做。。但他将所有的话都写在一封信上,卡熙娜在心情激荡之下自然勃然大怒。在公主殿下眼中,这封信虚伪无比,刘明薄恩寡义,卡熙娜没有与他彻底翻脸就已经是很客气了。

但刘明的反思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会儿,因为很快他手下的情报部门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震撼性的消息----米哈依洛·m·布拉金斯基从东德叛逃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明心中一紧,随即一阵狂喜。

米哈依洛·m·布拉金斯基的名字在后世并不显赫,但t-72坦克却几乎无人不知。他生于波兰,毕业于加里宁工学院,后来成为了前苏联杰出的坦克设计师。。他曾在著名坦克设计大师卡尔采夫的手下学习,参与了多项坦克设计,但其中最著名的还是t-72型主战坦克。

60年代末期,由于t-64坦克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大量稳定性问题,苏联装甲兵总局在忍无可忍之下向下塔吉尔设计局下达了一个重要任务--“研制一种性能可靠的t-64简化型坦克”,既所谓的“172工程”。其实就是在t-64主战坦克基础上换装b-45 发动机 < 和由下塔吉尔设计局开发的自动装弹机。。

然而,“172工程”在经过充分严格的试验之后,实际情况却并不如当初设想的那么顺利。经过实验,下塔吉尔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卡尔采夫发现t-64的设计中有缺陷,t-64应用的许多技术在当时是相当不成熟的。许多超前的设计正是t-64主战坦克可靠性不高的源头,即使能够有效改进部件的可靠性,系统总体可靠性也未必理想。

由于下塔吉尔设计局和设计t-64坦克的鄂木斯克机械设计局(后改名为莫洛托夫设计局)一直是竞争对手,而下塔吉尔的t-62a以前正是败在了t-64面前,因此卡尔采夫本身对t-64的设计充满了厌恶感,这也导致了他对这个所谓的“172工程”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就在工程进展缓慢的时候,米哈依洛·m·布拉金斯基毅然站了出来,他向卡尔采夫进言道:以t-64坦克为基础研制一种性能和可靠性均让人满意的坦克可能比新设计一种坦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要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只有一个方法--另起炉灶。但既然t-62a的计划被装甲兵总局枪毙掉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172工程”的机会研制一种全新的主战坦克,彻底的打败鄂木斯克设计局呢?

这个建议让卡尔采夫眼前豁然一亮,他决定在他所设计的被上面停止的“167工程”既t-62a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在“172工程”上经过试验证明成熟的技术来研制一种全新的坦克,该项目代号“172m工程”。。

虽然是全新的设计,但是为了获得研制经费,卡尔采夫玩了一个花招,以“172m工程”的名义让装甲兵总局以为该项目只是“172工程”的改进型号。结果,卡尔采夫顺利地得到拨款。

在米哈依洛·m·布拉金斯基的帮助下,卡尔采夫设计出了一辆好坦克。虽然后来装甲兵总局派人来测试坦克的时候发现“172m工程”根本就与“172工程”没关系,但是新坦克表现出来的良好综合性能最终让事情皆大欢喜。。而“172m工程”的试验样车也就是后来的t-72主战坦克。

随着t-72的诞生,在这个项目中表现出色的米哈依洛·m·布拉金斯基也是声名大振,副总设计师韦涅季托夫的光芒被他全部压住。但布拉金斯基毕竟是个年轻人,在论资排辈的苏联设计局中还是小字辈,卡尔采夫退休后,韦涅季托夫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的设计局局长兼首席设计师。

韦涅季托夫此人心胸狭隘,对在t-72设计过程中卡尔采夫重用布拉金斯基非常不满,加上布拉金斯基是现代西方坦克理论的拥护者,主张为提高坦克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而增加重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韦涅季托夫则是传统的苏式坦克路线的拥护者,主张坦克要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以数量抵消质量。。两人在设计思路上发生了严重冲突,韦涅季托夫于是常常给布拉金斯基小鞋穿,布拉金斯基一怒之下,申请调到鄂木斯克设计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