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机会降临(2 / 2)

铁血骠骑 三十三层 4686 字 2019-08-14

身处s1,杨靖宇手边并不缺乏世界军事政治大家的理论书籍,杨靖宇本身又是爱思考的人,通过本身孜孜不倦的吸收书籍营养,杨靖宇对很多事物的观点看法渐渐的与马迁安的观点产生了共鸣。

马迁安曾说,打击敌人,不仅仅是军事打击,军事斗争,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下击对方,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关联的,不存在孤立生的事件。敌方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坚强无比,他们必然有力所不逮的地方,必然有其短腿的地方,寻找它并找到它,狠狠的打击,敌一点崩溃之后势必影响其他的强势方面,受短板的影响,其他的长板也就很难挥出全效。

日苏关系,就是日本人的一个短腿,一个焦点所在,马迁安渴望日苏关系恶化,从而将s1人牢牢的拉在抗日的阵营中的想法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恐怕是包括杨靖宇在内所有坚持抵抗的中国人的想法,包括老蒋亦是如此,只不过有的话可以公开讲,有的话只能在内心里琢磨罢了。

刘清源见杨靖宇在考虑事情,遂对着许亮眨了眨眼睛,拉起许亮说道:“走吧大尉,咱们两个都有一个月没有练习滑雪了,脚板早就痒痒了,练练去?”

假大尉许亮对着杨靖宇敬了个礼,悄悄退了出去,一出了门立刻就欢叫起来,他看见一队战士脚踏滑雪板如风一样在自己的眼前飚了过去,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直起腰扭过脸举起拳头向他示威,马上踉踉跄跄向前追去,一边追一边大声叫喊:“冠一,冠一,你小子敢跟我比试一下吗?看我遛不死你!”

自从身处南洋的马迁安从一个“英国人”身上淘弄来苏芬战争实况情报,并“汇总总结”给了杨靖宇之后,苏芬战争的“详细情况”引起了杨靖宇的高度重视,他不仅对战斗细节进行研究,还对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武器情况了解的更加上心,除此之外他对芬兰人所使用的冬季森林中的装备研究得非常透彻。使他惊叹的是芬兰人仅凭那么狭小的国土,十几万平民转化过来的军队加上少量外国志愿者,竟然抵抗了无比强大的百万苏军达1oo天之久,并取得了使苏军2o万人阵亡,5o万人伤病的巨大战果。

这些情报是无法从s1人口中获得的,所有的人都对苏芬战争中己方的巨大损失闭口不言,杨靖宇在公开材料上得知的数据是苏军阵亡4万多人,这在当时已经令他感到惊讶了,但自从马迁安来情报后,根据情报上一环扣一环的分析,杨靖宇相信了马迁安的数据,毕竟马迁安身处讯息达地区,所引用的资料准确度很高。

那么引申一下,杨靖宇将自己的抗联比作芬军,人数虽少但武器精良士气高昂,如果在今年冬季训练出芬军所具有的战术战法,配备上芬军所用的冬季森林装备,杨靖宇相信,自己这一万四千人的部队将最少能拖住1o万不习惯冬季山地森林作战,武器又落后于自己的关东军。

是的,面对已经在大小兴安岭重建了上百处密营的,经过新式整军,忠诚度与技战术水平都大为提高的崭新的抗联,日本人不动用1o倍于抗联力量以上的重兵集团集中围剿,想在短期内消灭我们,那是不可能的。

为将来重新进入东北进行战斗,抗联营地里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练兵行动,绝大部分战士都已熟练地掌握了滑雪技能,大量演练了小分队偷袭敌宿营地,辎重队,战地伙房及医院的有针对性的游击战术。芬军就是这么打的,跟着学没错。

自去年12月以来,杨靖宇就不断派出小分队越过边境线,进入大小兴安岭,除了搜集情报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重建密营,储存粮食肉类,捕鱼打猎,战果赫赫。

活动在大小兴安岭茫茫原始森林中的抗联战士人数从未少于1ooo人,为了完成更重要的储备食物的任务,抗联战士们几个月内也从未主动接敌,一切都在静悄悄中完成。

如今已储存了各种兽肉、鱼类、菌类、坚果达1ooo多吨,足可以支撑一万四千人的抗联大军一年的肚子问题,各型枪弹储备量达5oo余万,重武器也运过去不少,罐头生产线也运过去3条,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吸取了早几年抗联内出现熟知所有密营地点的高级叛徒的教训,杨靖宇与东北局班子经过了严密的思考与论证,派出的搜集食物建设密营的小分队之间互不隶属,也严令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密营地点,所有的关于密营具体位置的情报只有东北局委员级别的人员才能掌握完全。每支小分队只了解自己建设的密营位置,于其他的并不知晓很多。

现在只等一个契机了,只等日苏关系破裂,我们就可以回国了。

这种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两天前苏军的一支坦克部队就曾隆隆的驶过公路,向海参崴方向集结,情报表明,这是一支驻扎在后贝加尔军区的部队,来到远东就很说明问题了。

再加上诺门坎对日作战的名将朱可夫大将的到来,形势对抗联是越来越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