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岔路口(上)(2 / 2)

薛飞还要解释,巨大的轰鸣声从外面传过来。

接着从楼上跑下来一群人,冲到大厅的外面。

从大厅斑驳碎裂的玻璃看出去,外面一架大型的双桨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几根绳子垂下来,正有士兵在不断从机舱内走出来,进行机降。和平常在电视上见到的不同的是,每一次的降落都是两个人一组实施的,严格地说是一个士兵怀里抱着一个人进行的机降,共十几个批次,三十多人。

轰鸣声渐渐远去,从大厅门口走进了一群人,几个胸前挂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在一群应该是当地的官员的陪同下走进来。

一进入大厅,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在了蓝蓝身上。

蓝蓝的美丽,卓尔不群,在那里都掩饰不住光芒。

“阳平地震最美丽的身影!”

记者同时想到了这个引起网luo震动的帖子的标题,这次他们的到来,报社或是编辑部的老总或是总编无不吩咐,一定要找到这位引起轰动的女孩子,因为这个女孩几乎成了这次阳平地震救援的代名词。在这个不缺乏偶像的年代,能提供正面新闻的偶像却太少,也许对某一部分人来说,一个三流的偶像的一次,比国家、比同胞面临着地震,面对着的伤痛更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出于宣传的需要,国家在这个时刻也需要这个正面的偶像来提升士气,振奋民心,凝聚团结。

新闻的敏感性,让这些记者几乎同时拿起了相机,对准了蓝蓝,一阵狂拍,大厅内如同划过了数十道闪电。

蓝蓝先是惊诧,有一丝的慌乱,但马上镇静下来,不退反进,迎着记者走了过去。

薛飞见状,拉起孩子母亲的手,从大厅旁的小门走了出去。

一路上,薛飞没有说话,母亲抱着儿子也不敢问,此刻的薛飞是她的唯一希望,她只能跟着来。小徐老师也跟在后面,这一届学生是她接手的第一届学生,是她上班后的第一批学生,她跟着这些个孩子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看着这些个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变的懂事,她爱这些孩子们,喜欢这些孩子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感觉,

这一片废墟,薛飞昨天曾经来过,应该是阳平县第二小学,一色的全是平房建筑。曾经的操场上却搭起了几座灵棚,一个个曾天真烂漫,鲜活的生命却化成了一张张照片静静地挂在灵棚中间,后面的木板上摆放着一具具小小的躯体。孩子的父母哭的撕心裂肺,但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甚至不能为自己最亲爱的儿子或女儿找到一具小小的棺材。

(今天第三更送到,求花!求收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