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摆不平了,儿子快上(2 / 2)

但是,今天却逼得新罗女王泫然欲泣,天下人甚至后世人会怎么看待他李世民?</p>

史书会不会记载,是他李世民欺负一个孤苦的妇道人家?</p>

"你别再哭了,你可是新罗的女王,若有委屈不妨告诉朕!"李世民继续无奈道。</p>

新罗女王一边抽泣,一边悠悠道:"当年我父王病重垂危,在病榻上将王国重担交给了我,我女人家,每天都如履薄冰,唯恐辜负了父王的意愿。</p>

高句丽入侵,赤地千里,生灵涂炭,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时候,我真的支持不下去了,真的一下一死了之,也就解脱了!</p>

可是我不能啊,我不能抛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啊,他们又有何辜?这一仗实在是太惨烈了,我们新罗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午夜梦回,我时常梦见父王,我无颜再见九泉之下的父王啊!"</p>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是很心虚,因为高句丽之所以进攻新罗,说起来这还都是因为李治的谋划和李格参与,等会儿,我为甚么要心虚?</p>

该心虚的不应该是李格和李治吗?</p>

李治才不会心虚呢,因为他就没怎么听新罗女王说话,他在东张西望、打量大殿里众人的表情呢。</p>

大唐的一干将领全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新罗女王的话,更没有看到新罗女王哭一般。</p>

而高句丽的降臣们则是懵圈,懵圈之中还带着几分担忧的神色,生怕皇帝一时心软,开口将那几座城池送给新罗。</p>

李治的目光最终放在了随新罗女王觐见的几位新罗重臣身上,发现他们虽然也十分安静,但是面色却十分平静,显然对新罗女王的哭泣一点都不意外。</p>

很明显,这几个老家伙早就知晓,甚至极有可能就是他们给新罗女王出的主意。</p>

这就是新罗君臣商议出来的办法啊,虽然不那么有面子,但是确实有效。</p>

啧,父皇你傻眼了吧?</p>

李治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发现李世民也正在看他。</p>

李世民确实在看李治和李格,因为他觉得李格和李治一定会很心虚,是的,李格在心虚,他低着头看脚尖。</p>

但是李治为甚么还是老神在自在,甚至还东张西望?</p>

靠,你皇帝老子都被这娘们哭的给愁死了,你这小子居然还有闲心东张西望看热闹!</p>

李世民笑言:"来,朕给你介绍两个人,李格、李治。李格、李治,都是朕的儿子,李治更是天下公认的第一才子,也是这次东征的首功之臣!李治、李格,过来、过来。"</p>

新罗女王停下了抽泣,心里十分的疑惑,其实在刚刚走进大殿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李格、李治。</p>

没办法,整个大殿里就这么两个年轻的过分的小家伙,其中一个明显还是未成年的小孩,除了李格和李治外,还能有谁?</p>

李格果然是英俊潇洒、英武不凡,又加上颇有才情,怪不得妹妹会喜欢。</p>

而那个李治呢?</p>

那就更是如雷灌耳了,他的大名早把她的脑子灌满了,好多新罗大臣说他就是唐僧肉,大补呢。</p>

只是,这时候皇帝把李治推出来干甚么?</p>

难道是想让李治、李格来劝说她?</p>

别说李格还不是她妹夫,就算李格真成了她的妹夫,她也不可能听劝啊,这可是关系到几座城池呢。</p>

"果然是年轻才俊,说起来孤也该感谢李格与李治呢,若不是李治、李格的指挥气球、火~枪和大~炮作战,新罗也不会那么快得救!"新罗女王说这话时,话中还是带着哭音。</p>

李治、李格只能无奈的出列,拱手道:"大唐晋王李治(吴王李格)见过女王,女王谬赞了。"</p>

李世民笑言:"李治可不只是年轻才俊那么简单,他聪明着呢,女王的委屈,我想他一定能有办法解决,是不是啊李治?"</p>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李格和李治,意思十分的明显,你两小子还不赶紧把女王给朕摆平了!</p>

李格、李治则苦着脸朝着李世民使眼色,这怎么摆平?</p>

李世民则朝着李格、李治挤眉弄眼,你两小子可以的,一定可以的,要相信自己,尽管上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