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大唐文武何在(2 / 2)

一世唐人 当年秦风 0 字 2021-07-05

王敬忠应着从怀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折子,高声读道:“臣代州都督张公谨谨奏……頡利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此其一也;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此其二也;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頡利,无地自容,此其三也;塞北之地历经寒冬干旱,粮食匮乏,此其四也;頡利疏离本族人,委重任于外族,胡人重利反复,天兵一至,其内必乱,此其五也;北地多义士,早年有汉儿避祸北地,至今数量颇众,已有汉人召聚武装,据险要之地,纵横塞外,天兵出塞,必将赢粮而影从,此其六……”。</p>

待得王敬忠将张公谨短短的一篇上书念完,满场俱静,长孙房杜等大佬自是早就知悉了,而其他一众朝臣则是刚刚才听到的,纷纷诧异。</p>

待得几息过后,李世民方才开口问道:“张卿所奏,诸公以为如何?”</p>

话音落下,长孙无忌等人便是哄然出列,高声呼和:“臣等附议”。</p>

其他朝臣一脸诧异,看来这事陛下和诸位相公早就商量好了,继而也是一个个站出来分析出兵之事,最后令李破军惊愕的是,没有一个人反对,全部附议!</p>

李破军的老师孔颖达,须发皆白,此时脸色涨红,挥舞着手臂高声叫道:“突厥贼子屡犯我边境,袭扰百姓,狼子野心更是窥视中原之心不死,此番天兵北伐,定要踏平草原,还我北境边民安乐”。</p>

李破军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还是那个说话慢悠悠的礼仪君子孔老师吗?这整个就是一爱国愤青啊。</p>

孔颖达话音落下,一旁满脸老年斑的宋国公萧瑀亦是颤颤巍巍的起身,直道:“胡人亡我中原之心不死,汉胡难两立,不灭突厥,寝食难安,况北地多有汉家遗民,天兵北伐,定要接回汉民,使其归家”。</p>

萧瑀这话说罢很多人也是明白什么意思,北地遗民?不就是在定襄郡(不是梁师都的那个定襄城)的隋王杨政道和萧瑀的姐姐萧皇后嘛。杨政道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隋炀帝一家子被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之后,杨政道和祖母萧皇后落入了窦建德手中,被窦建德封为郧公,后来东突厥的处罗可汗从窦建德那儿将萧皇后和杨政道接到东突厥,拥立杨政道为隋王,将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交给杨政道管治,杨政道在塞外定襄郡定居,拥部万人,设置百官,复立“大隋”政权。</p>

现在的萧皇后就是在突厥境内的定襄郡,萧瑀说的迎回汉家遗民,他的潜在意思就是把他姐姐迎回来啊,历史上,李世民灭了东突厥后,确实是把萧皇后迎了回来,不过是…嘿嘿,迎进了后宫。</p>

眼看着诸臣都没有反对,具都是群情奋勇的附和,北伐突厥,这四个字成为了大唐朝堂上一致的呼声,当百官没有像平时一样争论不休,出奇的统一时,就是整个大唐上下凝聚力最强的时候,李世民见状也是雄心万丈,顿生豪情,一拍龙案,站起身来,大喝道:“好,我大唐君臣勠力同心,何愁四夷不服,天下不定”。</p>

说罢走到陛前,伸开双手,提气喝道:“大唐文武何在?”</p>

“臣等在”,哄的一声,朝堂文武百官纷纷下座出列,齐喝道。李破军心神一震,煌煌大唐,堂堂天朝,正该是如此景象,也是兴奋的出列附和。</p>